日職/軟銀風光背後 10億洋將投資幾付諸流水

軟銀鷹隊上週4連勝橫掃中央聯盟冠軍讀賣巨人隊,登上2020年日本一總冠軍的優勝王座。這是軟銀連續4年的日本一優勝,也是繼V9時代的巨人隊之後再度達成4連霸的球隊。
軟銀在關鍵的10月份戰績長紅,打出22勝4敗1和的佳績,單月22勝超越了1953年巨人、1954年中日、2002年西武等隊的21勝,創下NPB單月最多勝場數的新紀錄。這使得他們雖然曾經一度被羅德追到0勝差,卻在這之後迅速甩開羅德隊的糾纏衝向王座。軟銀最後在日本總冠軍賽連續兩年以4連勝橫掃巨人隊,也使得中央、太平洋兩聯盟的實力差距以及中央聯盟是否需要跟進採用DH指定打擊制度等議題引發高度討論。
從這次的總冠軍賽兩隊洋砲,被洋聯球隊(樂天)交易出去的威勒(Zelous Wheeler)在巨人隊場場獲得先發,最後一戰甚至打第五棒。反觀從央聯球隊(養樂多)離開的巴倫汀(Wladimir Balentien)卻沒有任何出賽機會,從頭到尾都派不上用場。也難怪兩聯盟的實力差距問題會被放大檢視。
今年日職洋將績效被放大檢視的選手主要集中在包爾(Justin Bour)以及歐力士的瓊斯(Adam Jones)。至於軟銀,今年雖然因為達成了洋聯以及日本一優勝的目標,而相對起來被檢討的聲浪降低許多,不過仔細檢視會發現軟銀高薪的外籍兵團貢獻與薪資不成比例,這個問題其實不小。究竟優勝風光的背後潛藏了哪些隱憂呢?
巴倫汀、薩法提合計10億
首當其衝的就是巴倫汀(Wladimir Balentien)。軟銀今年與他簽下年薪5億日圓的2年大型複數年合約,他卻只在一軍出賽60場比賽,繳出0.168打擊率、9支全壘打、22分打點的淒慘成績單。不僅球季中因為表現不佳而被降下二軍,9月底還在社群網站放在昔日穿養樂多球衣相片,貼文寫著「Money don’t buy happiness」。巴倫汀縱使去年在養樂多還有33支全壘打、93分打點的身手,加上軟銀原本評估他轉到有DH指定打擊制的洋聯攻擊力更能發揮,今年起他的上場身分又可不受外籍洋將的名額限制,更好運用,卻沒想到出現極大落差。
軟銀球團寄望加上原有的兩名古巴洋砲葛拉西亞(Yurisbel Gracial)、戴斯潘(Alfredo Despaigne),以及締造過「大三元」的柳田悠岐,組成恐怖中心打線,這些構想卻都完全沒有依照預期去走。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後軟銀還是可以登上頂峰,除了強大投手群以及柳田悠岐、甲斐拓也、中村晃等主力打者發揮正常之外,冠軍賽MVP栗原陵矢的竄起也至為關鍵。
另外一個5億的選手薩法提(Dennis Sarfate)也好不到哪裡。整季沒有在一軍出賽,8月曾因股關節惡化的緣故返美接受治療,自從2017年投出破日職單季新高的54次救援成功、獲得洋聯MVP,2018年短暫出賽6場之後,已經連續兩個球季都沒有在一軍投過球。即使他連年缺陣這段期間,軟銀栽培出新的本土守護神森唯斗,不過2018年重新簽下的3年最大總額20億日幣(2019-2021年)合約等於毫無貢獻,軟銀受傷不小,他本人原本只差16次救援成功、看似唾手可得的名球會資格也已經機會渺茫。
軟銀另外年薪在3億日圓以上的還有范登賀克(Rick van den Hurk)、以及戴斯潘、葛拉西亞(Yurisbel Gracial)兩名古巴強打。范登賀克雖然在上週對羅德拿下本季第2勝,不過距離上一場勝投已經相隔超過4個月,本季只出賽5場比賽,戰績2勝2敗、防禦率高達6.92,以3億的身價來說也是完全不符。去年范登賀克也因傷只在一軍拿到2勝,不過對西武的季後賽總算做出貢獻,球季結束後與球團續約1年,年薪從4億減為3億,但今年仍未好轉。
最低薪最高貢獻-莫伊尼洛
至於戴斯潘、葛拉西亞這兩名古巴打者,因為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無法趕上開幕,7月下旬才向球隊報到,加上隔離以及調整直到8月才投入比賽,與往年相比對球隊的貢獻有很大落差。尤其是4億的戴斯潘只在一軍出賽24場比賽,繳出0.229打擊率、6支全壘打、12分打點的成績,寫下7年日職生涯最差。
大聯盟生涯累積54勝的新洋將左投摩爾(Matt Moore),加盟日職第一年出賽12場投出6勝3敗、防禦率2.64,雖然不差,不過以超過3億8,000萬日圓的年薪為標準,也是「貴森森」。所幸冠軍賽第三戰先發7局0失分、沒有被擊出任何安打,重要時刻做出貢獻。
軟銀洋將中,貢獻度最大的反而是年薪僅有1億5,000萬日圓的中繼左投莫伊尼洛(Livan Moinelo)。他投出38次中繼成功、防禦率1.69的亮眼成績,獲得洋聯中繼王,並且是加盟軟銀之後第一個投手個人獎項。重要的是軟銀10月份團隊防禦率1.82,今年球季整體低到僅有2.92,組成其他各隊難以突破的超強防線,整季固定守住牛棚的莫伊尼洛絕對是一大功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