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錦賽/搶奧運門票 郭泰源2戰投17局最經典
亞洲棒球錦標賽自1954年開始舉辦,1983年起至2007年間成為奧運資格賽,也是中華隊通往奧運的關鍵戰役,1983年、1987年、1991年、2003年中華隊都在賽事中繳出佳績,取得門票,也出現無數強投傳奇。
1984年棒球從奧運表演項目轉為示範項目,在南韓在世界盃奪冠後,前一年的亞錦賽只剩下一個名額,有著郭泰源、莊勝雄、趙士強的中華隊讓台灣球迷洗了一場三溫暖。
1983年亞錦賽中華隊在複賽因為趙士強的再見失誤敗給日本,進軍奧運之路只剩最後一天擊敗無敗績的南韓隊,中華隊與南韓鏖戰到11局才以3:2勝出,有趣的是,追平分與超前分都是代跑上場的投手莊勝雄跑回來,中日韓並列冠軍,奧運名額要靠中日加賽決定。
郭泰源在本屆亞錦賽投出經典時刻,在與南韓之戰從第4局開始接手,投到11局結束,只休息半小時,再度在中日加賽披掛上陣,完投9局只被敲兩安,無失分,兩戰合計17局共投217球,無失分,而趙士強在九局下的再見陽春砲一雪前恥,也幫中華隊取得奧運門票。
1987年的亞錦賽在日韓都取得資格下,中華隊只要名次在兩隊外最佳即可進入奧運,不過中華隊表現得更好,接連擊敗日韓,以五勝一敗的成績首次在亞錦賽獨自站上冠軍頒獎台,黃平洋抗韓先發8.2局,休息三天又對日本完投,擦亮「金臂人」招牌,也拿下賽事最有價值球員獎。
1992年奧運棒球成為正式項目,1991年的亞錦賽前兩名就可取得門票,郭李建夫在複賽對南韓隊及澳洲隊都後援出戰,連兩天合計投了14局都拿下勝投,獲選最佳右投手,中華隊在確定取得門票下,最後一天對日本刻意保留郭李建夫,雖然僅以亞軍作收,但也為隔年奧運郭李建夫對日本完投九局無失分埋下伏筆。
2003年亞錦賽前兩名可獲得2004年雅典奧運參賽權,中華隊有王建民、陳金鋒兩位旅外好手,加上彭政閔、張泰山、潘威倫等中職強將的主幹,複賽首戰對南韓打到十局下,高志綱對曹雄天敲出再見安打,繼2001年亞錦賽後「又是高志綱」對韓敲回勝利打點,最終也拿下亞軍取得奧運門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