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手拿手榴彈一手和平鴿 韓國瑜金句連發酸綠營:打麻將只想清一色

馬斯克差點聽到29項對抗大陸武器機密計畫 美媒爆他緊急介入才喊卡

看不下去! 馬英九嗆拿回權力:賴總統好自為之

開箱高雄車站新風貌:雲朵天棚啟用、下沉式廣場成圓,開啟交通新時代!

雲朵天棚。(攝影/蔡信宏)
雲朵天棚。(攝影/蔡信宏)

【◎文/李瑰嫻 ◎攝影/李瑰嫻、蔡信宏 ◎圖片提供/交通部鐵道局南部工程分局】

  歷經20年工程,承載歷史與未來的高雄車站,以嶄新風貌正式亮相。連絡臺鐵與捷運的「下沉式廣場」正式成圓,為交通動線打通任督二脈,旅客往來更加順暢無阻。融合節能設計與流線美學的「雲朵天棚」,搭配棚頂綠意盎然的「高雄綠之丘」也正式完工,空中綠洲花園改寫老街區風貌,也讓市民的生活質感再升級。

歷經20年的工程,高雄車站主站體以嶄新風貌亮相,為高雄的交通門戶帶來變革。 (圖片提供/交通部鐵道局南部工程分局)
歷經20年的工程,高雄車站主站體以嶄新風貌亮相,為高雄的交通門戶帶來變革。 (圖片提供/交通部鐵道局南部工程分局)
縫合南北區域地景的新車站,設計結合綠建築與城市美學,並保留了老車站的歷史脈絡。 (圖片提供/交通部鐵道局南部工程分局)
縫合南北區域地景的新車站,設計結合綠建築與城市美學,並保留了老車站的歷史脈絡。 (圖片提供/交通部鐵道局南部工程分局)
  印象中的高雄車站,是日治時代典雅的帝冠式磚造建築,是曾經人潮熙來攘往的臨時車站,又或者是隱身於下沉式廣場一隅、嶄新現代的新站體?不同世代的高雄市民,對高雄車站都有其獨特的記憶與情感,而歷經20年的漫長工程,高雄車站華麗蛻變,正式完工成圓的下沉式廣場,以及結合流動光影交織的雲朵天棚,多年來被工程圍籬阻隔遮蔽的城市門戶,終於揭開面紗展現亮眼風采。站在廣場中央,仰望天棚優美的線條,會發現:高雄,真的不一樣了!

舊高雄車站。(攝影/李瑰嫻)
舊高雄車站。(攝影/李瑰嫻)
  煥然一新的高雄車站,地下第一層至三層為臺鐵售票處、火車月台、臺鐵捷運轉乘區等設施,地下四層則為高雄捷運紅線月台。此外,地下停車場也已完工啟用,提供更加便捷的轉乘體驗。作為高雄車站周邊都市更新計畫的重要一環,未來車站兩翼計畫串聯公車與客運系統,而連結車站的四棟大樓,則預計作為商辦、旅館及餐飲商場使用。四通八達的交通匯聚人潮,商機隨之湧現,為這座城市灌注全新活力。

高雄綠之丘。(攝影/蔡信宏)
高雄綠之丘。(攝影/蔡信宏)
  車站的完工,不僅讓往來交通更加便利,也帶來了全新的城市生活體驗。遊客騎著YouBike穿越綠園道,長輩在「綠之丘」悠閒散步,迎風欣賞夕陽灑落天際。對周遭居民而言,新車站已不僅是過去車來人往的交通樞紐,還是一座充滿綠意與生活感的共享空間。曾經被鐵道一分為二的「前站」與「後驛」,隨著車站的完工重新串聯,讓南北區域的生活脈動,再次交織相融。

連結天棚與高雄車站站體的旋梯。(攝影/蔡信宏)
連結天棚與高雄車站站體的旋梯。(攝影/蔡信宏)

開箱高雄車站 必看5大亮點

• 下沉式廣場成圓 四通八達動線升級

  自地面入口乘著手扶梯緩慢下降,來到地下一樓的「下沉式廣場」,陽光透過天窗灑落點亮空間,使光影也成為景觀設計的一環。設計師打開車站傳統邊界,將站體轉化為開放式廣場,人們可以自由穿梭走動。未來廣場也預計規劃作為裝置藝術展示空間與公共展演場地,舉辦市集、演出等各式活動,成為城市交流與創意匯集的場域。

下沉式廣場。(攝影/蔡信宏)
下沉式廣場。(攝影/蔡信宏)

• 雲朵天棚 看見光與風的綠建築

  雲朵天棚由荷蘭建築團隊 Mecanoo 設計,是國內車站最大的無柱拱頂桁架。以南臺灣的藍天白雲為設計靈感,而燈籠形狀的照明則呼應臺灣廟埕的文化意象。79 支宛如花托的造型支柱,最高達 15 公尺,優雅地撐起雲朵造型的鋁板天花。高挑開闊的空間結合天窗設計,使光線與微風得以自然流動,降低人工照明的需求,使得美觀與綠建築概念融合,兼具建築美學及永續發展理念。

雲朵天棚。(攝影/蔡信宏)
雲朵天棚。(攝影/蔡信宏)

• 高雄綠之丘 城市裡的漂浮綠洲

  雲朵天棚上方,是名為「高雄綠之丘」的空中綠園,綿延的灌木與地被植物交織出一座生機盎然的都市花園。在繁忙的交通樞紐間,營造出一處靜謐開放的綠意角落。乘電梯或沿旋梯而上,視野瞬間開闊,從高點眺望高雄,遠方的柴山、85 大樓、鳳山街景一一映入眼簾,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甚至能遠眺北大武山。向南望去,舊高雄車站的帝冠式靜靜矗立,過往與現今的車站記憶,在層疊的光影與綠意中交織,講述著高雄的時代變遷。

高雄綠之丘。(攝影/蔡信宏)
高雄綠之丘。(攝影/蔡信宏)
高雄綠之丘。(攝影/蔡信宏)
高雄綠之丘。(攝影/蔡信宏)

• 舊車站回家 高雄車站變身文化據點

  2002年,為配合鐵路地下化與捷運工程,日治時期建造的舊高雄火車站站體南遷82公尺。直到 2021年,舊車站才遷回原址,矗立在新車站南側的出入口,隨著工程完工,新舊融合的輪廓終於清晰展現。

  舊車站採「唐破風」式屋檐,中間拱起、兩側圓弧,結合西洋鋼筋水泥結構,是日本昭和時期「帝冠式」建築代表之一,80年來見證高雄的城市變遷。未來車站預計轉型為藝文場館,而老高雄人熟悉的「紅鯉魚」噴泉雕塑,也將於車站前廣場重現,喚起時代記憶。

「帝冠式」建築代表之一的舊高雄火車站。(攝影/李瑰嫻)
「帝冠式」建築代表之一的舊高雄火車站。(攝影/李瑰嫻)

• 綠園道延伸 串聯樂活風景線

  天棚頂部的綠之丘不僅是空中花園,更做為銜接周邊商業大樓的平台通道,向東西延伸的兩翼,橫跨站東、站西路,串聯兩側的綠園道。自此,市民的運動路線不再因鐵路軌道而被中斷。踩著鐵馬暢遊綠園道,便能輕鬆穿梭在綠意之中,享受順暢無阻的城市漫遊體驗。

綠之丘橫跨站東路、站西路,串聯樂活風景線。(攝影/李瑰嫻)
綠之丘橫跨站東路、站西路,串聯樂活風景線。(攝影/李瑰嫻)

• 穿越高雄車站百年風華

  自即日起至3月31日,「明日軌績—高雄車站進化之路」特展於下沉廣場西4門對面舉行中。以第一代打狗停車場(高雄港車站舊名)為起點,娓娓道來高雄車站的歷經多次發展和蛻變的歷程,展出許多珍貴的車站文物,以及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喜歡鐵道文化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

「明日軌績—高雄車站進化之路」特展。(攝影/李瑰嫻)
「明日軌績—高雄車站進化之路」特展。(攝影/李瑰嫻)
• 延伸閱讀

高雄驛起飛,重返城市中軸線(2021年報導)

高雄車站鐵路地下化 翻轉城市景觀(2021年報導)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5年No.03】

延伸閱讀

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交接 陳其邁:歡迎投資高雄

是否選高雄市長?潘孟安:不敢來高雄就因會被「捕風捉影」

高雄車站商業大樓暨車站周邊商業空間 台鐵即起公告招商

高雄車站都更 台鐵「車專4、5」預計3月底招商

相關新聞

童心探險隊

今年兒童節來高雄,開心「樂」一波!來內門宋江陣「以武會友」,帶一束熱情火鶴花回家;那瑪夏賞螢趣,體驗大自然的奇蹟。高雄不僅是親子共遊的最佳選擇,更是一座友善育兒城市。讓孩子們在這座充滿夢想與歡樂的城市裡,盡情遊玩、快樂成長!

那瑪夏賞螢季開跑!漫遊「螢」河山谷 品味香甜水蜜桃

涼爽的四月春夜,成千上萬隻螢火蟲漫遊森林、溪谷間,將那瑪夏點綴成螢光世界,宣告一年一度的賞螢季登場。深藏於蔥鬱山林間的那瑪夏,是全臺最早迎來螢火蟲的賞螢勝地,高山水蜜桃也進入產季,即日起日至4月27日止,「那瑪Shine巴金斯幻暨水蜜桃系列活動」邀請民眾走進流光飛舞的春夜秘境,體驗生態、人文與美食的春日饗宴。

創意不設限!「樂高雄」兒童節歡樂派對 暢玩衛武營、科工館、動物園

迎接四月歡樂兒童節,高雄市政府攜手樂高®打造一系列「樂高雄」精彩派對!4月3日至4月6日連假期間,由6米高巨型衝浪小樂於衛武營都會公園領銜登場,活動場域延伸至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壽山動物園,推出包括主題闖關遊戲、互動劇場、親子共讀、二手交換市集及動物園探險等一系列精采活動,邀請全家大小連假到高雄,釋放童心盡情玩一波!

無敵海景佐美食 「新濱町海洋廚房」開啟味蕾驚喜之旅

海風輕拂港灣,在金黃夕照下遠望一艘艘往來的輪船,粼粼波光的海面映照「新濱町海洋廚房」的倒影,在這座近百年的歷史建築裡,人們穿梭於林立的餐飲櫃位間,或在戶外悠閒散步,共築港都美好風景。

趁春天來內門 食農饗宴輕旅行

宋江陣、總鋪師、惡地,是許多人心中關於內門的關鍵字,然而,童山濯濯的泥岩惡地,卻能開出優雅的蘭花、豔麗的火鶴花,種出飽滿香甜的百香果和風味醇厚的咖啡。趁著一年一度的宋江陣熱血登場,踏上爛漫春光順遊內門,深入探索在地特色農作,看見不一樣的內門!

雄美好的親子共讀時光

「寶寶這麼小,聽得懂嗎?」臺灣兒科醫學會指出,嬰幼兒時期的親子共讀不僅促進情感連結,更能刺激寶寶腦部、語言發展,培養理解和認知能力,並促進就學後的閱讀能力。高雄市立圖書館的「雄愛讀冊書盒」以及「閱讀禮袋」是送給每位高雄孩子的禮物,陪伴家長與孩子開啟愉快的閱讀時光。除了禮袋之外,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B1國際繪本中心也是和孩子一起閱讀、探索的好去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