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重生運動 老鹽埕風華再現
【◎文/李瑰嫻 ◎攝影/李瑰嫻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房屋不僅是居住空間,也是收藏在地文化和歷史記憶的時光膠囊。在高雄鹽埕區的街巷中,許多見證從高雄築港到產業起飛華麗年代的老房子,面臨老舊與修繕不易等問題,為保留這些珍貴的建築遺產,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推動「老屋重生運動」,針對民國1971年以前建成的房屋,提供外觀修繕的補助與協助,讓房子連結在地記憶,也變得更好看、好住。
縫合城市人文脈絡 老屋煥發新風采
「每個城市都有它發展的軌跡,在高雄每間老屋都有它的故事,老屋整建和修繕的意義,除了改善環境,最終目的是去串聯這些故事,縫合城市的人文脈絡。」國立高雄大學校長,同時也是建築系教授陳啓仁說。
多年來與團隊致力於保存、活化高雄老屋的陳啓仁教授,近日與文化局攜手推動「老屋重生運動」,第一階段鎖定歷史悠久、蘊含豐富地域特色的鹽埕區,遴選出13幢超過50年歷史的老宅,由公部門挹注資源進行立面翻新,讓這些因為年久失修,逐漸失去原有風貌和功能的老屋再次煥發風采。
位於瀨南街的60年老透天,是「老屋重生運動」中首個完工案例。天藍色的鐵門與各樓層的鐵花欄杆相互呼應,搭配充滿上世代特色的馬賽克外牆磚,鮮明的撞色讓這棟建築在鹽埕老街中格外醒目。屋主李先生回憶道:「房子外觀老舊,原本想整修,但以前的建材和建築規格太複雜,沒有人願意修,不論哪個工班來估價,都建議要拆掉重建。」因為這座四層樓的透天厝是父母親親手打造的,承載了全家人的成長記憶,李先生捨不得拆掉這充滿回憶的老屋,在得知修繕計畫後,他立即申請,經過文化局與高雄大學團隊會勘,專業工班與設計師陸續進駐修繕。
斑駁的鐵欄杆被重新上漆,外牆脫落的磁磚也找到了相近的顏色來補強,大門外那老是吱吱作響的滑軌鐵門,也特地請工廠訂製,現在不僅輕巧易拉動,顏色也煥然一新,李太太笑著說:「真的太高興了,專業團隊幫我們修繕立面,還負責監工,把房子變成印象中美好的樣子。」
談起選定鹽埕作為重生計畫第一階段的理由,陳啓仁教授說:「鹽埕是代表高雄城市風貌的街區之一,高度商業化特色,見證了高雄經貿快速發展的階段。老一輩常說鹽埕區都是有錢人,透過這些建築細節,可以對應到當地商業鼎盛的歷史。」另外,早期鹽埕房舍縱深長、立面窄,常可見洗石子外觀,精緻的泥作裝飾與線腳裝飾等,處處可見老屋建築精髓。
與屋主持續溝通 以美觀實用為原則
「老屋重生運動」除屋主可主動申請參與計劃之外,高雄大學專業團隊也會主動上街巡查,將屋舍的歷史價值與結構安全性綜合評估,挑選符合修建條件案例。在設計過程中,團隊秉持復舊如舊原則,盡可能使用原本的材料與色彩,以避免現代化改造破壞歷史建築的獨特韻味,同時也會邀請屋主共同討論修建方案,陳啓仁教授分享:「其實操作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必須不斷與屋主溝通,確保他們對最終成果滿意。」
例如瀨南街老宅個案,團隊與李先生討論後,將原本的鋁框窗戶更換為氣密窗,棕色窗框仿照老木窗的質感,提升視覺整體性。李先生說:「裝了氣密窗後不僅有效隔絕噪音和灰塵,強化的窗戶也幫助我們平安度過颱風天。」考量屋主的實際生活需求,團隊協助修繕窗扇、美化店家招牌,並將屋外雜亂的電線加蓋整理,進行立面修繕工程,讓整體環境更加美觀與實用。
透過老屋重生運動,高雄不僅保留了珍貴的建築資產,也重新連結了城市發展中的人文脈絡。文化局表示,未來希望有更多老屋參與此計劃,共同推動城市歷史新風貌。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4年No.11】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