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新聲合唱團」唱響東南亞旋律 連結親情與文化
【◎文/蔡蜜綺 ◎攝影/Carter】
高雄市旗山區圓富國中「圓夢新聲合唱團」,唱的是一般較少聽見的東南亞歌曲,語言雖不同,但歌聲卻充滿了溫度。由新住民二代組成,展現了越南、印尼等東南亞音樂的獨特魅力,也在舞臺上綻放出族群融合的和諧美麗。不只在各類競賽中表現傑出,更重要的是,合唱團的孩子透過歌聲找到了自信,也與自己的媽媽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繫。
用歌聲編織文化橋梁 師生合作克服挑戰
圓富國中校內新住民子女的比例超過四成,主要來自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家,六年前校方希望透過成立合唱團,讓孩子們瞭解母親家鄉的文化,並通過歌謠熟悉母語,促進家庭的對話與理解,這樣的理念與行動,讓許多母親感動不已。
然而,合唱團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輔導主任徐苑馨回憶,成立之時,偏鄉學生對音樂的接觸較少,練習過程充滿了挑戰。學生們經常在練習後忘記歌詞,有時甚至出現過集體退團的情況。「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孩子們在排練時總是記不住歌詞。」徐苑馨坦言,是老師們用心溝通,逐步引導孩子們重新找回參與的熱情。「我看到孩子們從最初的困惑到後來的自信,那種轉變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一天教四句,逐字逐句地教,最終克服了12頁歌詞的挑戰。
除了背誦的困難,偏鄉地理位置和家庭環境也是一大挑戰。由於學生住得遠,許多人無法在假日練習,為了保持練習進度,三位老師甚至輪流開車接送學生。隨著合唱團在比賽中的優異表現,孩子們逐漸建立了自信,團隊的向心力也變得更加強大。「看到他們在舞臺上充滿自信的表演,我的心裡充滿了驕傲。」擔任指揮的陳俊志說道。
陳俊志特別指出,這些偏鄉孩子雖然在音樂方面的基礎較弱,但他們擁有一種純真的特質,使他在教學中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合唱團演唱的東南亞歌曲,對臺灣本地學生來說,也是接觸多元文化的一種方式。學校聘請各國的語言老師,利用國語注音或英文拼音記錄在樂譜上,幫助學生們記憶並熟練演唱這些陌生的語言。越南語老師黎如甄說:「有可能孩子們不懂得母親的母語,但這種你一句、我一句的傳唱方式,能成功讓大家把整首歌背起來。孩子們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學生力佩婕談到她參加「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的經歷:「比賽過程中充滿了挑戰,但當我們最終獲得優等獎時,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身為越南籍新住民的孩子,她認為因家裡主要使用國語和臺語,學習媽媽的母語並不容易,但她願意努力學習,也透露出對母語的深厚情感和對文化傳承的堅持。
感受音樂的溫暖 建立緊密連結
圓富國中校長達妮芙·伊斯坦大自接任以來,對合唱團充滿支持和期許。她認為合唱團的價值不僅在於比賽,更在於回饋社區和服務人群。她說:「我們的合唱團不僅是音樂的表現,更是一種情感的連結。」學校曾舉辦草地音樂會,邀請社區長輩參加,當家長們看到孩子們在臺上自信演唱時,內心充滿驕傲和欣慰。除此之外,合唱團也走出校園,到日照中心、養老院等場所表演,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學生的音樂才華、讓他們學習關懷與陪伴長輩,這些經歷也讓孩子們從內而外地成長,變得更加成熟和體貼。
達妮芙·伊斯坦大分享「圓夢新聲合唱團」的未來目標,除了繼續傳承新住民文化,更希望成為連結社區與家庭的橋樑。合唱團的音樂,不僅是聲音的交織,更是情感與文化的傳遞。通過這些歌曲,學生們學會了尊重與包容,家長與孩子之間也建立了更加緊密的連結。隨著合唱團在不同舞臺上的亮相,他們不僅唱出了偏鄉的聲音,也將新住民文化的美好傳遞到了更遠的地方。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4年No.10】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