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鎮加工區女性身影 藍色制服下的花樣年華

「那一天早晨,在前鎮加工區工作趕著上班的她們,害怕遲到而領不到全勤獎金,於是全擠上了一艘從旗津通往前鎮的渡輪…...」聽著高雄市勞工博物館推出互動式劇場《揮灑青春~女孩站起來!》訴說著「二十五淑女事件」,慢慢地揭開那段塵封已久往事,心中也泛起一陣陣漣漪。
女性撐起加工產業一片天
「我16歲初中畢業就到前鎮加工出口區打工,當時朋友的姐姐到加工區上班,我就跟著去應徵。」陳阿姨說,所以就和村裡其他女孩一起從屏東通車到高雄。訪談中,阿姨們紛紛憶起多年前的往事,黃阿姨說當時社會重男輕女的普遍現象,許多家庭只供哥哥或弟弟讀書、升學,她們則進入當時美商在臺開設的「高雄電子」,每天去加工區上班,一做就是25年直到退休。
曾在加工區工作過的阿姨及叔叔們回憶,在70年代全盛時期,這裡的生產線一天三班隨時待命,當時還沒實施週休二日,機器與人力幾乎24小時都輪轉個不停。加工區每天湧入十幾萬人,通勤時萬頭攢動的盛況,讓曾在這工作的老員工到現在都記憶猶新。聊到通車經驗,劉阿姨她說:「最早期上下班時擠公車,或騎腳踏車,有機車的是少數。之後公司成立了很多條線路的交通車,遠至屏東麟洛、左營,楠梓,交通就方便許多!在那之前有人形容上下班時交通擁擠的情形,就像處在槍林彈雨中。」陳阿姨更笑說:「上下班時就像是螞蟻雄兵,路上滿滿的都是機車。」為了照顧眾多員工,許多工廠在內部設置了餐廳、福利社,甚至還有公園和郵局,儼然形成一座小社區。
雖處辛苦年代,但我們是幸運的一群
聽著她們訴說著往事,在一般人眼裡,每日早出晚歸、長時間通車,幾乎沒有時間休息,日復一日全神貫注的投入生產線,才能達到精準高效率,更遑論結婚生子後還要照顧家庭,簡直蠟燭兩頭燒。問她們平時這麼忙碌,有時間安排休閒活動嗎?劉阿姨笑說:「我們那時候很愛加班,還有人一個月加班200小時,拿到薪水很開心,就跑去大新百貨、光復路逛街買衣服。」工廠白色無塵的罩袍下,她們裝扮時尚不輸雜誌明星!也有許多女孩報名夜間部在職進修,投資自己累積專業知識,或者跟劉阿姨一樣,在工廠遇見自己的另一半,攜手共組家庭。
這群女性勞工們就像是孕育加工出口區的母親,造就了高雄城市發展。高雄市勞工博物館為重現加工出口區的黃金年代,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推出互動式劇場《揮灑青春~女孩站起來!》定目劇,透過影像交織以及紡織工廠的場景意象,從另一種角度,深入貼近她們的生命故事。
•《揮灑青春~女孩站起來!》定目劇
演出時間: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每月演出一場次(劇長40分鐘),
詳情請上勞工博物館官方網站查詢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3年No.05】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