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緯創「昆山廠」傳關閉部分產線 全球產能一縮再縮

橫亙百年烏金歲月 乘載人情和歷史記憶

高雄自荷據時期以來,就是烏魚撈捕的重鎮,製成的烏魚子肥美優質,是筵席上重要美食與伴手禮。(攝影/Naru)
高雄自荷據時期以來,就是烏魚撈捕的重鎮,製成的烏魚子肥美優質,是筵席上重要美食與伴手禮。(攝影/Naru)

【◎文/Naru ◎攝影/Naru ◎圖片提供/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每到冬至前後,大海總會帶來珍貴寶物—「烏魚」,牠是漁民們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是餐桌上老饕的最愛!鮮甜肥美的烏魚全身是寶,烹煮方式也相當多元,不論鮮甜的烏魚米粉、滋補的麻油青蒜烏魚膘或製成橘紅透亮的烏魚子,作為年節餽贈親友的伴手禮等,各種吃法各有擁護者。高雄捕食烏魚文化從打狗港延續至今,已屹立百年,乘載著人情和歷史記憶,可說是高雄最具代表性的在地特產之一。

早在清治時期以前,紅毛港一帶就是烏魚捕撈重鎮。(圖片提供/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早在清治時期以前,紅毛港一帶就是烏魚捕撈重鎮。(圖片提供/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每當吹起東北季風,彷彿從海面上捎來魚訊,西南沿海的漁民們,開始等待與烏魚的久別重逢。冬至前後,烏魚從北太平洋沿岸南下,來到臺南、高雄一帶產卵,迴流已橫亙數百年,每年言而有信前來相約,牠成為臺灣漁民口中的「信魚」。早在日治時期,打狗港的漁民們就靠著烏魚獲得豐厚收入,因此漁民都說牠是「討海人的恩情人」。

時至今日,沿海梓官一帶每逢冬至前後烏魚季節,還是能看到民眾晒烏魚子的光景。(圖片提供/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時至今日,沿海梓官一帶每逢冬至前後烏魚季節,還是能看到民眾晒烏魚子的光景。(圖片提供/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過去每到烏魚季節,沿海村落便全村總動員張羅,補(曬)網、曬魚等事宜,漁民們在海邊搭建俗稱「米藏仔寮」的臨時茅屋,在將近2個月的魚訊期,共同生活起居、一同乘風破浪捕捉成群南下的烏魚。紅毛港也因地理位置優越,是烏魚主要產卵地,早在竹筏捕捉階段時期,就曾寫下一晚7萬多尾的傳說,漁獲量居全臺之冠。隨著捕魚技術改良、並開放使用對講機後,民國70年代,烏魚的年平均產量更達到2百萬尾,驚人產量至今仍然讓沿海漁民們津津樂道。

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系主任鄭安倉教授是烏魚養殖的專家,他表示臺灣烏魚子的目標在維持價值性,透過製造升級與品牌行銷,以提升烏魚子的質與量。 (攝影/Naru)
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系主任鄭安倉教授是烏魚養殖的專家,他表示臺灣烏魚子的目標在維持價值性,透過製造升級與品牌行銷,以提升烏魚子的質與量。 (攝影/Naru)
  在捕獲烏魚後,會先將雌烏魚剖腹取卵,再用粗鹽加工製成享有「烏金」美名的烏魚子。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系主任鄭安倉教授說,烏魚子作法是跟日本人學來的技術。在民國前3年,日本長崎專家來臺,指導製作烏魚子,更在高雄、鹿港兩地設立工廠,作為外銷之用。當年外銷成績單,雖已無從考證,透過醃漬、曬乾等手法增添風味的烏魚子,在本土飲食文化中留存下來,成為逢年過節餐桌上的珍貴要角。

烏魚子製作仰賴師傅的經驗和手工,需要細心清洗並清除積血,才不會破裂。(攝影/Naru)
烏魚子製作仰賴師傅的經驗和手工,需要細心清洗並清除積血,才不會破裂。(攝影/Naru)
烏魚子製程繁複。(攝影/Naru)
烏魚子製程繁複。(攝影/Naru)
  擁有近60年歷史,在高雄鹽埕起家的「珍芳烏魚子」,傳承了高雄在地烏魚子產業文化。第三代林威廷說,以前每到烏魚季節,爸媽就在店門口的騎樓曬烏魚子。新鮮烏魚卵經過醃漬和初步乾燥後,以木板層疊,並利用石頭重量加壓塑形的「壓板成型法」,像為魚卵上一道鎖,將美味精華完整封存。林威廷說:「臺灣烏魚子因為經過壓板,水分少,口感更紮實有彈性,形體也顯得透亮完整。」

珍芳烏魚子為了推廣高雄的在地烏魚文化,開放前鎮區的工廠預約參觀,民眾可以認識烏魚子製程,嘗試烏魚子製作及燒烤等體驗課程。(攝影/Naru)
珍芳烏魚子為了推廣高雄的在地烏魚文化,開放前鎮區的工廠預約參觀,民眾可以認識烏魚子製程,嘗試烏魚子製作及燒烤等體驗課程。(攝影/Naru)
  烏魚子的製法隨時代更迭,也從過往在稻埕吹風日曬,轉變為機器精準控制溫濕度導入專業化製程。珍芳烏魚子透過全臺首創的「氣溫調節室」中低溫熟成,以確保每一片都是最佳品質。林威廷說:「像現在年輕消費者重視健康低鹽,因此溫度及鹽漬的時間控制格外重要。」他也表示,就算製程革新,烏魚子的美味秘訣還是在「人」,製作烏魚子要很細心,製程中如不慎破裂,鹹度就會超標,如同清血管、修補等重要步驟都要仰賴老師傅手工,加上從天氣狀況做判斷、掌控烏魚子的水活性等,靠的還是經驗。

為符合年輕消費族群喜好,珍芳烏魚子推出一口烏魚子隨身包、鹹甜交織的烏魚子冰等,讓烏魚子成為隨時可享用的日常美食。(攝影/Naru)
為符合年輕消費族群喜好,珍芳烏魚子推出一口烏魚子隨身包、鹹甜交織的烏魚子冰等,讓烏魚子成為隨時可享用的日常美食。(攝影/Naru)
  色澤金黃透亮、口感綿密的烏魚子,搭配蒜苗或蘋果的清爽吃法,一口咬下鹹香滋味,放在嘴裡越嚼越香,令人回味無窮。鄭安倉教授說:「對許多北漂各地工作的高雄游子而言,過年吃烏魚子是不是更有一種回鄉團圓的意義呢?」烏魚在打狗歷史留下重要一頁,而烏魚子歷久不衰的美味,也將與家族記憶共同傳承,繼續點綴年節餐桌。

• 珍芳烏魚子

https://www.a-ten588.com.tw/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3年No.03】

延伸閱讀

迎接BLACKPINK台灣場!起瓦士酒吧高雄漢神巨蛋快閃3天

因應缺水 農水署高管處建議荖濃溪河川流心導向高雄側

16國200名阿根廷探戈舞者爭艷 聚首高雄舞力全開

馬辣10大品牌請客! 「身分證中2碼、姓名中1字、三月壽星」 鮑魚、和牛、巨蛤、烏魚子吃到飽

相關新聞

「警覺、蒐證、求助」3招 拒絕數位親密關係暴力!

「我已經定位你的GPS,怎樣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要是敢跟我分手,我就把親密照片放到網路上流傳!」曾經的親密伴侶變成恐怖情人,暴力威脅因濫用網路科技而變本加厲,「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成為防範家暴的首要議題。

前鎮加工區女性身影 藍色制服下的花樣年華

「那一天早晨,在前鎮加工區工作趕著上班的她們,害怕遲到而領不到全勤獎金,於是全擠上了一艘從旗津通往前鎮的渡輪…...」聽著高雄市勞工博物館推出互動式劇場《揮灑青春~女孩站起來!》訴說著「二十五淑女事件」,慢慢地揭開那段塵封已久往事,心中也泛起一陣陣漣漪。

科技女力報到 AI驅動企業數位轉型

全球掀起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討論熱潮,讓AI語意分析技術更廣為人知!「立捷數據整合」產品同樣應用AI人工智慧,透過「AI文件探勘技術」管理海量資料,能夠幫助使用者在龐大的數據庫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文件並進行精準分析,目前客戶包含大、小企業與律師事務所等,讓企業在科技浪潮潮中不落人後,走得更久、更遠。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十年巡展從內惟啟程

橘色長髮的女孩,在暖黃背景中張大雙眼,多種色彩從衣服延伸至髮梢渲染交織,在朦朧中傳遞著溫暖和煦的能量。這幅由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奈良美智創作的《朦朧潮濕的一天》(Hazy Humid Day)來到高雄了!

臺、日、越家常美食 暖胃更暖心

高雄最美味的飲食,隱藏在看似平凡的日常。沒有華麗的裝潢,也沒有儀式感的浮誇擺盤,只有闆娘滿滿的用心與愛心,端出用料實在、健康無添加的在地必嚐美食。

高市府女性首長 職場分享

《高雄畫刊》本期邀訪為了高雄市政案牘勞形的女性首長們,包含行政暨國際處長張硯卿、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蔡宛芬,以及觀光局長高閔琳,從「女力」出發,分享她們在職場中的點滴與心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