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鄉愁 美濃瑤族滇緬風味小吃

【文/李曉萍、攝影/Carter、責任編輯/李明潓】
說到雲南菜,多數人立刻想到桃園龍崗的忠貞新村和南投清境農場,卻不知高雄美濃也有個小雲南,隱身在荖濃溪畔。滇緬異域孤軍撤退來台,在貧脊的河床落地生根,同時帶來風味鮮明、融合多元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在精功社區飄香一甲子。
異域輾轉,留一味家鄉
國共內戰後期,雲南反共國民軍退守滯留泰、緬北部,1961年,政府啟動「國雷專案」,將這群異域孤軍接運來臺,安置於高屏交界的荖濃溪畔,滇緬四村分別為美濃的精忠新村、成功新村,以及屏東里港的信國、定遠二村。隨著時間流逝,精忠、成功二村因相近的地緣關係及人文歷史,合併成精功社區。
曾經堅持反共的游擊軍隊落腳美濃後,拓荒墾地,以人力犁田種植地瓜,早期更因文化及語言隔閡,被當地客家人稱為「野人」,或帶有歧視意味的「蟻公胞」(客語螞蟻包),也常常與閩南人起衝突。日子雖然艱辛,幸而能以味道一解鄉愁,重現四國九族的家鄉味。
擅用香草的多元飲食文化
字大姐的父親是雲南漢人,母親為瑤族,加上村裡其他少數民族媽媽們的手藝相傳,她掌廚的餐桌就是場民族大融合盛宴。
涼拌是滇緬菜系常用的手法,除了較常見的大薄片,字大姐推薦一定要嚐嚐雲南人的日常主食豌豆粉。生豌豆浸泡6小時,經過打漿、過濾、沈澱等程序,邊煮邊攪拌,持續約1小時至豆香瀰漫,倒入平盤放涼凝固,烹調前再將涼糕般的豌豆粉切片,可涼拌也可油炸。醬料也相當講究,自家煉製辣椒醬、辣椒油,芝麻油、蒜酥,以及甘蔗、檸檬調味的清醬油,再加上香菜、小黃瓜絲和手搗花生碎。豌豆粉咕溜咕溜的果凍口感混合小黃瓜的爽脆,酸香微辣帶一抹淡淡豌豆味,吃一口,食慾瞬間被撩撥到最高點。
「我希望讓大家認識雲南菜,透過料理記住長輩們的故事。」個性豪邁的字大姐難得吐露感性。飲食呈現最貼近生活的文化,在精功社區廚房,這一桌滇緬異國風不僅美味,更是一段不能被遺忘的故事。
電話:0989-500295
地址:高雄市美濃區精忠新村29號
營業時間:週三至週日10:00~15:00(用餐請事先來電預約)
FB粉絲團:瑤族滇緬風味小吃
【完整內容請見《Takao樂高雄》2021年No.12】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