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纖維中尋覓交會的靈感 萬縷千絲
【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大自然的「生態交會區」,是一種生物種群相競相生的奇妙景象,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由吳尚霖策展的「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交流展,巧妙地運用了生態交會區的概念,將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匯聚一堂,透過纖維的媒介,展現了文化、科技與知識的交融與共生。
跨國文化 共織藝術多樣性
這場展覽融合了來自臺灣、印尼及韓國等16位藝術家的智慧與技巧,他們以傳統纖維工藝為基礎,跨越藝術、自然、歷史和科學的界限,創造出跨域的無限可能。從傳統到當代,從個體認同到文化融合,他們的作品如同纖維般,細膩而堅韌,將各自獨特的視角交織在一起,展現出一幅幅深邃而動人的美麗篇章。
來自印尼的藝術家Fitri DK和Ari Bayuaji,在他們的纖維創作中傳達了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而林沛瑩的錄像作品,將COVID-19病毒的表面棘蛋白以編織的形式呈現,試圖顛覆人類與病毒間的關係,揭示共存的無數可能。
連結過去與未來 感受纖維溫度
纖維材質在這些藝術家的手中,彷彿變成了講述故事的媒介,韓國藝術家尹洙竫的《記憶築家》,邀請孩童分享關於家的故事,再以老舊布料縫製而成,透過一針一線將每個片段的情感編織進其中;在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眼中,八八風災後部落再次振作的希望,以植物燃燒的灰為墨料,藉由拓印與編織,繪製出一條指引人群的路徑。
「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交流展透過藝術,表達纖維不僅是一種物質,更是一條連接過去與未來、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它以柔韌的態度,講述著每一個生命中的故事,讓我們在城市的喧囂中,找到獨特而寧靜的角落,靜靜地聆聽,感受每一絲每一縷纖維背後的溫度與情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