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大跨領域學位錄取低 成大等名校跟進淪頂尖生戰埸?

TikTok提前關閉下架!致歉稱將與川普合作 用戶哀嚎「還我90分鐘」

鐵質攝取恐被影響!吃含鐵食物別配茶或咖啡:有1成分需留意

太平中興社區鐵雕文創火花

中興社區以鐵雕製作的蜻蜓入口意象十分生動 【圖‧蘇大衛】
中興社區以鐵雕製作的蜻蜓入口意象十分生動 【圖‧蘇大衛】

【文‧陳鴻璋】

  「當打鐵遇上文創,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

太平中興社區推動地方產業振興,歷經16年淬鍊浴火重生,讓鐵工產業從土法煉鋼走進藝術的殿堂,進而發光發熱。這個「成功翻轉黑手仔窟」的傳奇故事,不僅為社區再造找到一條出路,也孕育太平鐵工藝術節的誕生,為地方創生發展樹立新的標竿。

中興社造翻轉黑手仔窟,催生太平鐵工藝術節誕生。 【圖‧蘇大衛】
中興社造翻轉黑手仔窟,催生太平鐵工藝術節誕生。 【圖‧蘇大衛】

臺中黑手的故鄉

  中興社區成為太平鐵工藝術人才培育的搖籃,現任中興里里長林阿爐扮演幕後推手。2007年,他接任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從社區資源調查發現,中興社區居民4,000多人,轄內鐵工廠林立,堪稱「黑手的故鄉」,也形成社區最獨特的產業聚落。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轉型,眼見打鐵行業逐漸沒落走向黃昏,他心生不捨決定就地取材,推動地方產業轉型作為社區再造的起點,並開始召集鐵工師父集體創作,融入在地元素,借用他們精湛的手藝形塑社區入口意象,巧妙搭配街頭彩繪與綠美化,建構獨一無二的社區鐵雕文化地景,成為吸睛焦點。

鐵雕大師的啟迪

  林阿爐說,推動社區產業發展初期並不順利,團隊邊做邊學摸索前行,走過漫漫長路,進展緩慢,直到遇見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廖述昌引導,親炙國際級鐵雕藝術大師陳庭詩的作品,深受啟迪。

  由於這個難得的機會與轉折,開啟文創進駐社區,加上太平區公所連續4年舉辦的「太平鐵工藝術節」推波助瀾,迎來鐵雕藝術創作百家爭鳴、大放異釆的榮景,讓「黑手的故鄉」華麗轉身,看見地方產業的改變與成功轉型,林里長說:「這個美好的結局令人意外與驚喜。」

  「鐵雕藝術的傳承與發揚是目前社區發展的重點工作」,現任中興社區理事長蕭菊蓮說。從2019年起,配合太平鐵工藝術節活動,積極推動在地鐵工產業發展,開辦系列社區講座,邀請學者專家經驗分享,教習藝術創作技巧與美學概論,並進行機械工具操作實習,5年深耕成效良好,大幅提昇金屬工藝發展的深度與廣度。

  另外,開辦培力課程,鼓勵勤益、修平、弘光等3所科技大學生參與,課程豐富多元學習,期望鐵雕工藝扎根校園開花結果,提升產業美學素養及設計開發能力,同時提出藝術歸鄉號召,鼓勵青年回流,為地方產業發展再添動能。

社區意象以齒輪等元素呈現「黑手故鄉」的特色 【圖‧蘇大衛】
社區意象以齒輪等元素呈現「黑手故鄉」的特色 【圖‧蘇大衛】

扎根校園開枝散葉

  蕭理事長說,中興社區目前大力推動「鐵藝創值計畫」,規劃樂育游藝工坊三部曲,結合太平國小學生進行金屬工藝課程推廣,深化地方工藝文化,同時針對童玩及教育開發設計益智游藝,激發創意寓教於樂,賦予鐵雕媒材新的生命力,透過親子教育活勳,推動老少共學,落實鐵雕產業的推廣與擴大參與,讓鐵雕之美可以帶入社區,更加親近民眾生活。

  打造鐵雕文創新聚落已成當務之急,蕭理事長表示:「最後關鍵時刻,還需要臨門一腳!」她期待相關單位一起再加把勁,針對扶植社區產業發展集思廣益研擬對策,配合鐵工藝術節等地方節慶活動,行銷鐵雕藝術的獨特魅力,推動商品走入市場,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造福地方,這才是「中興鐵藝振興」的最終目標與核心價值。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53期】

文化臺中

追蹤

延伸閱讀

台灣好鄰居協會號召定期捐 助印尼弱勢童改變命運

當共享車成為社區新公設!iRent推專屬服務引爆討論 WeMo新訂閱方案「月騎月省」

台灣工藝史首例 粘碧華成國家工藝成就獎首位女性得主

前科男偷車持刀還想搶 法官這回判他3年半

相關新聞

匠師讓老建築如獲新生

  在工地現場忙進忙出,無畏風吹日曬,每日揮灑著無數的汗水,不敢絲毫怠慢的工匠團隊,是古蹟及歷史建築順利修復完成的靈魂人物,不管是大木作、小木作及泥作匠師,大家相互合作,為了保留舊有的建築構件,無不費盡心力在細節處下功夫,可謂用心良苦、功不可沒。

古蹟修復 兼具使命與責任

  古蹟都是前人所留下來的重要文化資產,每處古蹟都有動人的故事及悠久的人文及歷史背景。基於對文化資產修復的使命感,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工作30年的郭俊沛建築師,以非做到最完善不可的精神,忍受壓力與辛苦,完成了一件件艱難的任務。

愛戀大甲溪 走讀河口繽紛的動植物世界

  大甲溪長達142公里,是一條水力豐沛、美麗動人的河川,起源於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大山等高山群峰之間,沿途納入各大小支流;溪水流經梨山、佳陽、德基、谷關、東勢、豐原等地,最後由大甲與清水區間出海。來趟河口之旅會發現原來河口地帶蘊藏著無數令人驚艷的自然生態景觀:處處看得到鳥飛魚躍、蟹美魚肥、及綠茵遍地的萬紫千紅。

鄒駿昇玩味 藝術探險家

  走在豐原街上,你會看到腳下黃綠色調的人孔蓋,翻轉城市美學的印象。搭乘BRT公車,你會望見科博館站,已悄悄換上恐龍新裝,訴說與自然共存的智慧。這些創意,出自於豐原區土生土長的藝術家鄒駿昇。

彩繪寶島之美 醫生畫家趙宗冠

  俗說:「活到老、學到老、健康到老。」 曾經用畫筆記錄臺灣之美的趙宗冠醫師,高齡90歲仍勤於作畫,不但在各縣市「畫透透、走透透、展透透」,而且深耕臺灣~放眼世界的胸懷,繼續彩繪人生。

在纖維中尋覓交會的靈感 萬縷千絲

大自然的「生態交會區」,是一種生物種群相競相生的奇妙景象,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由吳尚霖策展的「穿越交會區—萬縷千絲」國際交流展,巧妙地運用了生態交會區的概念,將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匯聚一堂,透過纖維的媒介,展現了文化、科技與知識的交融與共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