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女子路」微旅行路線在大甲 探索女性的百年足跡

大甲火車站站前廣場的「慈孝勤儉雕像」反映了早期大甲女性地位崇高。
大甲火車站站前廣場的「慈孝勤儉雕像」反映了早期大甲女性地位崇高。

【撰文|邱子齊、圖片提供|台中市政府、台中市大甲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大甲以鎮瀾宮、貞節牌坊和奶油酥餅聞名,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些景點和伴手禮,背後蘊藏了一段段女性的生命故事。「大甲.女子路」以女性的生命經驗、性平議題為主題,結合在地地景路線,帶您一探大甲在地女性的百年足跡,來場女性地標微旅行。

------

觀光客來到大甲,行程不外乎是到大甲鎮瀾宮參拜,接著前往順天路老街(大甲老街)品嘗道地小吃,或走訪糕餅街採購名聞遐邇的奶油酥餅回家。然而,大甲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與豐富人文故事的城市,還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可能,「大甲.女子路」就是藉由女性地標微旅行路線,呈現民眾所不知道的大甲。

觀光地標結合女性議題
發掘不一樣的大甲

由「台中市大甲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所策劃的「大甲.女子路」,以徒步走讀為方式,結合了大甲火車站、蔣公路舊建築、糕餅街、鎮瀾宮、林氏貞孝坊等著名地標,以女性的生命故事、性別平權等角度切入,帶領參與者認識在地性別地標與文化產業,別具意義。

「大甲.女子路」的導覽員指引民眾觀察大甲鎮瀾宮廟宇裝飾藝術中的細節。
「大甲.女子路」的導覽員指引民眾觀察大甲鎮瀾宮廟宇裝飾藝術中的細節。

究竟,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標和景點中,和女性有什麼樣的關聯?

以大甲火車站的站前廣場所佇立的一座「慈孝勤儉雕像」為例,由出身大甲的戰後第一代本土雕塑家郭清治所製作,這尊以女性和兩個孩子為主角的雕像,反映早期大甲女性,透過藺草編織產業,一面工作維持生計,一面照顧家庭的勞動樣貌,使得女性地位不僅高過男性,也流傳了「人重生女不重男」的歌謠。

「大甲.女子路」以女性的生命經驗、性平議題為主題,結合在地地景路線,讓參加者更加理解大甲在地的女性故事。
「大甲.女子路」以女性的生命經驗、性平議題為主題,結合在地地景路線,讓參加者更加理解大甲在地的女性故事。

而走入糕餅街,旅人必買的「大甲奶油酥餅」,在過去是傳統的婚嫁喜餅,已逐漸演變為祭祀媽祖的伴手禮,並與女性之間存在著深刻的連結,「大甲.女子路」的導覽員也會帶大家討論傳統婚嫁文化中的性別議題,在聽了導覽故事之後,口中所品嘗的酥餅,滋味將更為不同。

香火鼎盛的大甲鎮瀾宮,以女性為主神的媽祖,是世代台灣人的心靈寄託,其廟宇裝飾藝術中,也藏了諸多小細節,例如從廟宇的三對石獅子身上,就能看出性別平權的變遷:公獅與母獅,誰帶著小獅,誰掛著銅錢?這些傳統的石獅形象又反映了什麼樣的性別分工?除此之外,就連石獅張口的大小、左右的站位,皆具備不同的象徵意義。

走出鎮瀾宮,可看到被列為市定古蹟的「林氏貞孝坊」,則是紀念清領時期的林春娘,在早年喪夫後,獨自扶養婆婆、過繼的養子、幼孫的故事。林春娘不只是位貞潔的婦人,同時她也有著為鄉里「祈雨」的事蹟,傳說在戴潮春事件發生時,大甲城被圍困、水道遭斷,即靠她出面祈雨解圍,在過世後,日本時代發生旱災後,同樣也是在祭拜林春娘後天降甘霖。

多元「女力」視角探索在地

「大甲.女子路」不只加入發人深省的性別議題導覽內容,就連帶領的導覽員也都是在地娘子軍,這些女性導覽員都是素人出身,平時從事不同的職業,也有退休人士,透過導覽培訓,除了能習得第二專長、增進自信心外,也能巧妙將當代女性的處境,以及自己的生命故事和觀察,一一融入導覽內容中,提供聽眾不同觀點。

「大甲.女子路」的女性導覽員都是素人出身,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和觀察融入導覽內容中。
「大甲.女子路」的女性導覽員都是素人出身,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和觀察融入導覽內容中。

隨著新住民家庭數量的增加,新住民女性的身影也更頻繁出現在各場合,在地的導覽活動也不例外。2023年起,「大甲.女子路」的導覽生力軍就加入了新住民女性,對於這些新住民姐妹來說,這不僅是一次認識新家鄉的機會,也可藉此結交更多在地的女性朋友,增加生活上互相依靠、交流的對象,許多新住民導覽員均表示,在參加培訓後更融入在台灣的生活。而對於參加導覽的遊客而言,亦為難能可貴的經驗,得以從這群平時不甚熟悉的族群口中,認識在地文史,也能交流不同國家之間的女性故事。

2025年是「大甲.女子路」邁入的第四個年頭,不僅培育了10多位熱愛大甲文化的女性導覽員,也讓更多參加者了解以女性為切入點的大甲文史,甚至她們也成為了外地的親子共學團、公家機關辦理共識營時的講師,如今已是大甲地區的重要「女力」。

「大甲.女子路」的相關活動資訊皆公布於「她說,大甲‧女子路」粉絲專頁,有興趣的民眾可報名參與。

《漾台中》2025年4月號NO.36
《漾台中》2025年4月號NO.36

延伸閱讀

大甲媽周日回鑾!警方部署600人 三層警力防不法破壞滋事

清明連假台中大執法成果曝 抓酒駕62件32人送法辦

西螺大橋爆發藍綠首長搶大甲轎 顏清標今天發話了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機車隊今天大甲出發 參加新港祝壽大典

相關新聞

島編生活 經緯美學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用纖維說人生的故事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是台灣唯一以「纖維」為主題的專業展館,館內典藏1,200餘件具有歷史與文化意義的纖維文物,並從「纖維、時尚、綠工藝」等面向,希望大眾從日漸式微的傳統工藝之中,找回昔日人與土地的記憶。

協拍助攻!「台中製造」好片不斷 台灣首部高鐵動作片! 《96分鐘》即將登場

定檔今年9月5日震撼上映的《96分鐘》,為台灣影史首度挑戰以高鐵為主題的動作鉅獻,不僅獲得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拍片取景補助以及「台中拍」獎勵金,劇組更攜手中台灣影視基地,首次搭建高鐵虛擬LED攝影棚,讓發生於疾速高鐵上的故事更真實,令影迷萬分期待!

改寫農業樣貌 種下無限可能 「青農」接棒 耕耘台中農業新勢力

返鄉務農,不再是勉強為之的決定,而更能承載夢想與創意,耕耘出農業的新樣貌。近年,越來越多擁有設計、機械等多元背景的青年,看見農業的新可能,勇敢從零出發,走出自己的農創之路。有人從生活反思中重新找回與土地的連結;也有人結合過去的產銷經驗,打造專屬花卉品牌,期盼讓百合的清香走進人們的日常。他們翻轉了大眾對農業的既定印象,也正逐步成為台中農業的新力量。

台中最長自行車道 綠空廊道 鐵馬慢活輕旅行

全長21.7公里的綠空廊道,善用鐵路高架化的橋下閒置空間,打造台中最長自行車道,沿途綠樹成蔭,花木扶疏,周邊更不乏知名景點與美味小吃,跟著《漾台中》騎上自行車,迎著微風,尋訪城市中的各種驚喜!

傳承時代美學 刻劃百年台中 彫刻匠人陳文才

位於台中市仁愛街的「陳彫刻處」,店外醒目的紅字招牌,出自第一代匠師陳珍之手,屋內牆上「陳彫刻」三個大字,是第二代陳文才的手路,而架上陳列的木藝小物,則是第三代陳希彥與妻子韓惠菁的巧思。百年以來,陳彫刻處見證舊城區的起落與興衰,也以家傳手路,刻劃出台中不同的時代樣貌。

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 楊双子的台中漫遊

從《花開時節》、《臺灣漫遊錄》、《綺譚花物語》到《四維街一號》,歷史小說家楊双子,以日治時期老台中為背景,細膩描繪女性之間的情愫,為台灣文壇帶來絲絲清雅的百合花香。「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她以考據和想像交織成篇,帶領讀者重返百年之前,以文學展開跨時空的「台中漫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