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揚董座哽咽稱「想向消防員上香」 勇消賴俊儒父親回應了

亞運柔道/「抗韓」豪奪我本屆首金、史上百金 楊勇緯激動落淚

最後失聯者找到了!家屬靠佛珠辨認出身分「淚喊回家」 全案10死、98傷

#探索 從玻璃來探索萬華 走讀艋舺人情味

返鄉創業的施景耀(左)與「家吶子」老闆Chris都希望自己能讓家鄉變得更好。(攝影/李智為)
返鄉創業的施景耀(左)與「家吶子」老闆Chris都希望自己能讓家鄉變得更好。(攝影/李智為)

【文 衛國平・攝影 李智為・圖 沐育文化】

從萬大路出發,穿梭於東園街與西園路的巷子,

從裝盛甜酒釀、調酒、手沖咖啡的玻璃杯,

勾勒出這趟走訪萬華的視野,

在充滿歷史感的街區,探索更多的艋舺人情味。

新萬華人 在地新經營

身為萬華第三代的施景耀,從小在這裡生長,長大後他與大學學妹陳宥羽共同創辦了「沐育文化」,規畫萬華文史導覽、主題客製小旅行,藉由教育、知識來推廣文化及凝聚認同感,並透過舉辦「萬華老城咖啡香」、「萬華冰菓事」、「深度解『剝』」等走讀體驗挖掘萬華歷史,帶領更多人日逛西門」、「午憶下崁」、「夜遊艋舺」,讓遊客從白天到夜晚,感受艋舺的人情味及多元面貌。

施景耀身後的市定古蹟「金義合行」,是台灣玻璃製造業的先鋒。(攝影/李智為)
施景耀身後的市定古蹟「金義合行」,是台灣玻璃製造業的先鋒。(攝影/李智為)

沐育文化開發多條導覽路線,其中「從玻璃的生產到餐桌」打開了外界認識萬華的另一扇窗。施景耀表示,建造於日本時期的萬華鐵路是當時重要的運輸工具,因此許多工業都匯聚在這,玻璃業即是其中之一。他指著位於康定路的市定古蹟「金義合行」表示,這裡便是台灣玻璃製造之始。玻璃工業在萬華曾經風光一時,但目前還碩果僅存的,只剩以批發與客製為主的「順陽玻璃有限公司」。順陽第三代經營者Jim嘗試創新,與回到萬華開店創業的年輕人,一同用玻璃杯打造萬華餐飲的新風景。

木瓜牛奶杯及3個不同時代的143cc經典台灣啤酒杯,都出自順陽玻璃的設計。(攝影/李智為)
木瓜牛奶杯及3個不同時代的143cc經典台灣啤酒杯,都出自順陽玻璃的設計。(攝影/李智為)

厚實耐碰的經典143cc台灣啤酒杯,最初設計創意便來自順陽的第一代老闆。這款啤酒杯是台灣熱炒桌上少不了的物件,亦成為回萬華創業的「家吶子台式居酒屋」與「思沐咖啡」,盛裝飲品、端上餐桌的器皿。

青年創業 加蚋好滋味

「加蚋」是南萬華的古地名,由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gara」音譯而來,也稱作「加蚋仔」,是沼澤地的意思,而這正是家吶子台式居酒屋店名的由來。家吶子從開店規畫到店內設計,皆由設計師出身、返鄉創業的夫妻Chris和Ashlyn一手打造,老式深綠色木頭拉門,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台式復古風。

頗有設計風格的家吶子,白天辦展覽、講座和工作坊,晚上才營業賣餐,並且只賣台灣酒及台灣料理,店內所有東西都是MIT。來這裡的客人也能透過桌上放置的萬華人文地景、活動簡介燈箱,認識萬華的過去與現在。

而結合咖啡與設計工作室的思沐咖啡,則坐落在離捷運、公車站有段距離的錦德公園對面。榮獲2023德國IF設計大獎,同時也是思沐咖啡老闆的Henry表示,當初選店址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在公園旁,希望客人來此能享受咖啡與綠植所帶來的放鬆自在。事實證明,生機勃勃的自然美感,映襯了室內空間的減法設計,大量留白讓人一走進來就不自覺地舒緩下來,整體設計實現了Henry的理念,也讓加蚋巷弄增添美景與咖啡香。

「思沐咖啡」使用順陽玻璃的器皿來盛裝飲品。(攝影/李智為)
「思沐咖啡」使用順陽玻璃的器皿來盛裝飲品。(攝影/李智為)

文化導覽 傳承萬華味

年紀不到四十歲的施景耀已投身專業文化導覽將近二十年,是在地導覽者中最年輕的。施景耀深信家鄉歷史是對先人的懷思,並證明了自我存在的意義,因此他希望帶領更多造訪者認識充滿歷史底蘊的萬華。

但學教育出身的施景耀也擔心文化導覽後繼無人,「我後面就沒有比我年輕的文化導覽者了。」為了持續注入新血,2022年他執行「艋舺小小導覽員」培訓課程,20位導覽新兵在今年台北市觀光傳播局補助的「艋舺人情味」活動中現身街區,帶領遊客從小朋友的視角認識萬華。

延續萬華的人情味,並讓文化推廣一棒接一棒地傳承下去,如今已成為在地人及返鄉創業的萬華人共同努力的目標。

小小導覽員專心聆聽在地商家介紹,為導覽內容做功課。(圖/沐育文化)
小小導覽員專心聆聽在地商家介紹,為導覽內容做功課。(圖/沐育文化)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6月號665期】。

台北畫刊665期-台北夏天不一樣 玩出你的CHILL樂遊
台北畫刊665期-台北夏天不一樣 玩出你的CHILL樂遊

延伸閱讀

資深民代不該霸著位置要傳承 應曉薇:她仍在等韓冰

雲南咖啡生豆 內銷收購量大增

國民黨中正萬華立委初選 6月11日至13日全民調

應曉薇辦誓師大會2女兒站台 正式投入中正萬華立委選舉

相關新聞

人文帶路尋旅中正

欲探究台北的文化底蘊,不妨走趟中正區,這裡不僅有中正紀念堂、郵政博物館等交通便利的景點,也可恣意漫步於綠意盎然的台北植物園、走進在地常民文化的南機場夜市,細細品味台北獨特的文化、自然與在地生活風情。

名廚與東門市場的 吃好之道

週日早晨的東門市場人潮蜂擁,卻不見過於高昂喧囂的叫賣聲,倒是常見對食材講究的客人熟門熟路地走向攤商詢問貨況,儼然像是採辦行家的姿態,映現出周邊文教區特有的生活鏡像。而對名廚程安琪來說,置身東門市場就像走進自家廚房,隨時能體驗洗練又優雅的「吃好之道」。

絢秋饗宴 大啖豐美旬食

「旬食」是指依季節變化,以當令盛產食材烹調而成的料理,除可品嘗一期一會的美味,更體現尊重自然生息的心意。儘管在便利的現代社會,民眾隨時能買到不同季節的食材,但時令蔬果做成的料理,最是令人食指大動。在飲食作家盧怡安的引領下,品嘗台北秋季美食不僅止於滿足味蕾,更是一場串聯自然風光的感官之旅。

秋日散策 悠遊郊野風光

隨著秋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是時候擺脫炎夏,在颯爽的微風中展開旅行。旅遊節目主持人Janet大方分享在台北點滴累積的漫遊心得,不論是戶外或室內,秋天的台北都擁有充滿季節感的獨特個性。

城市秋聲 聆賞樂音悠揚

秋季的台北氣候舒適,最適合參加戶外音樂節,在戶外草地度過有音樂相伴的時光。讓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為樂迷領路,一同走進不同主題的戶外音樂活動,感受屬於台北的輕鬆生活節奏。

藝術秋遊 探索自由城市

台北市一整年都有豐富的藝文活動,入秋後更有結合在地特色的「台北白晝之夜」、「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等活動盛大開展。不妨跟著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的秋季藝術旅遊指南,探訪台北這座遊覽不盡的無牆美術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