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缺席拜登太平洋島國峰會 索羅門總理:不想聽「說教」!

舌尖喉韻興味

舊日洗衣店化身「昭和浪漫洗濯屋」霜淇淋專賣店,充滿多種日系元素。
舊日洗衣店化身「昭和浪漫洗濯屋」霜淇淋專賣店,充滿多種日系元素。

【文 Max・攝影 翁睿坤、葉琳喬、王漢順、鄒保祥】

若問大稻埕風味有何獨特?

人人皆有不同答案。

迪化街及大稻埕慈聖宮百年滋味,

不僅與商道緊密相連,

也不脫在地家常和廟宇文化的草根性。

從本質轉型的迪化風味迪化街坊的百變風貌或許不脫商道文化,導覽品牌「島內散步」資深導覽員陳韻華認為,商人的本能就是不斷創新,視消費者喜好和市場特性靈活調整服務方式及內容,而大稻埕也因著這種代代相承的商道文化,在傳統中總有新意。她表示,「大稻埕仍保有百年興盛至今的傳統產業,當地人和遊客都能各取所需,既獨特又有台灣在地特色。」即使是最日常的飲食,在大稻埕也總能找到新的趣味。

傳統滋味在時代下的轉型,可明顯看出常民生活的轉變、對新口味的追求,「黃長生藥行」針對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抓藥帖,推出補元氣、助舒眠的漢方養生茶;百年茶行也趕上新潮流,「有記名茶」老店旁特別設立「Wangtea Lab」質感系喝茶空間,新世代接班人受海外視野薰陶而研發出氮氣茶、氣泡茶、啤酒茶等創意茶品;「李亭香」糕餅也持續創造多種變化的台派糕點,經典商品「平安龜」再進化,裹入拌有麥芽糖、花生粉的奶香內餡,覆以壓紋金箔紙,結合台灣乞龜之俗,也因為龜甲在古時為貨幣的一種,遂以「金龜」兼有「金歸」祈求財運的寓意。

而大稻埕的熙攘人潮也吸引一些老字號來此駐點,南門市場七十年老店「合興糕糰店」,第三代接班人轉到迪化街開新鋪「合興壹玖肆柒」,傳統上海鬆糕改走精緻、小巧路線攬客;原本位於南京西路的日式糕餅「滋養」也選擇來到迪化街,提供人們享用早期皇室御用點心「最中餅」。「不論如何轉型,這些新意都從傳統本質出發,這是大稻埕仍保有其底蘊,根基穩固的重要原因。」陳韻華說道。

「滋養」為台北老字號日式伴手禮店,夾入紅豆餡的「最中餅」為店內人氣點心。 (攝影/葉琳喬)
「滋養」為台北老字號日式伴手禮店,夾入紅豆餡的「最中餅」為店內人氣點心。 (攝影/葉琳喬)

姚德和近年翻新店面,為傳統涼茶注入時下LOFT 風魅力。 (攝影/王漢順)
姚德和近年翻新店面,為傳統涼茶注入時下LOFT 風魅力。 (攝影/王漢順)

大稻埕總有新玩味

「不管時代怎麼變,這裡總有新玩意,假以時日又會變成經典款。」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組長吳孟寰笑言,時下流行的酒館、餐廳、咖啡屋可不是今天才出現在大稻埕。早在日本時期就有並稱「四大旗亭」的江山樓、東薈芳、春風樓與蓬萊閣,為藝旦歌女陪侍的氣派宴會所。

此外,受歐美文化影響,台灣第一家西餐廳便誕生在南京西路上,1934年創立至今的「波麗路」,店名取自法國圓舞曲〈BOLERO〉,這裡不僅以精緻美味的餐飲聞名,並引進一流設備播放古典樂,當年上波麗路聽音樂、喝咖啡可是最摩登的事;畫家楊三郎兄長楊承基在太平町創建的「維特咖啡」是台灣人開設的第一家咖啡廳,幾經更迭,如今改由「森高砂咖啡館」坐落原址,秉持職人精神傳承專屬台灣味的好咖啡。「這些Top fashion一直在大稻埕流轉,以新姿態重現不同時代下的社會縮影,也使得各種創意在這裡都能得到體現。」吳孟寰說。

今日來大稻埕,還能在咖啡香中來一趟「聲遊」─由三金設計師方序中、策展人游智維打造的複合式空間「Sidoli Radio小島裡」,設有一間擺滿卡帶、不定期音的錄音室,錄製包羅萬象的大稻埕故事或特別專輯,來客不妨借一台錄音帶播放器,享受喝咖啡、聽故事的雙重趣味。此外,安西街角有間改建自1937年老宅的「昭和浪漫洗濯屋」,由原來的洗衣店變身霜淇淋甜點專賣店,以大正浪漫裝潢元素吸引喜愛懷舊感的旅人。

「Sidoli Radio 小島裡」結合選物、咖啡、唱片行與展覽,不僅可品味咖啡,也能來場聲音饗宴。 (攝影/葉琳喬)
「Sidoli Radio 小島裡」結合選物、咖啡、唱片行與展覽,不僅可品味咖啡,也能來場聲音饗宴。 (攝影/葉琳喬)

最道地的市井味

除了不停翻新的舌尖滋味,想要一嘗道地市井味,大稻埕慈聖宮廟前聚集許多排骨湯、鹹肉粥、四神湯、熱炒等國民美食,這裡不僅是街坊鄰居聯絡感情的社交空間,在榕樹下露天享受美食小吃的氛圍,更讓四方旅人慕名而來。

在「大稻埕慈聖宮」前的小吃攤有許多國民美食。 (攝影/鄒保祥)
在「大稻埕慈聖宮」前的小吃攤有許多國民美食。 (攝影/鄒保祥)

若還想來上一杯道地涼茶解饞止渴,同時感受在地風情,位在民樂街的「姚德和青草號」、「滋生青草店」和「正發青草舖」三家青草茶行各有風味。陳韻華解釋,「附近就是霞海城隍廟,早年大廟旁常見青草行,人們在廟宇抽完藥籤後,會前往青草店根據藥籤上所載選購草藥,再用水熬煮後喝掉。」如今青草茶已成為經濟實惠、清涼退火的天然飲品,姚德和近年更翻新店面,為傳統涼茶注入時下LOFT風魅力,引來不少觀光人潮。

這些走過百年歷史的飲食風味,持續用自己的方式演繹時代新味,帶給時下旅人意想不到旅遊興味。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5月號664期】。

台北畫刊664期-初夏大稻埕 在舊城遇見新鮮事
台北畫刊664期-初夏大稻埕 在舊城遇見新鮮事

延伸閱讀

老靈魂新體驗

經典地景巡禮

大稻埕夏日節7月1登場 延長活動51天周周放煙火

2023大稻埕情人節延長舉辦 8場煙火秀週週登場

相關新聞

人文帶路尋旅中正

欲探究台北的文化底蘊,不妨走趟中正區,這裡不僅有中正紀念堂、郵政博物館等交通便利的景點,也可恣意漫步於綠意盎然的台北植物園、走進在地常民文化的南機場夜市,細細品味台北獨特的文化、自然與在地生活風情。

名廚與東門市場的 吃好之道

週日早晨的東門市場人潮蜂擁,卻不見過於高昂喧囂的叫賣聲,倒是常見對食材講究的客人熟門熟路地走向攤商詢問貨況,儼然像是採辦行家的姿態,映現出周邊文教區特有的生活鏡像。而對名廚程安琪來說,置身東門市場就像走進自家廚房,隨時能體驗洗練又優雅的「吃好之道」。

絢秋饗宴 大啖豐美旬食

「旬食」是指依季節變化,以當令盛產食材烹調而成的料理,除可品嘗一期一會的美味,更體現尊重自然生息的心意。儘管在便利的現代社會,民眾隨時能買到不同季節的食材,但時令蔬果做成的料理,最是令人食指大動。在飲食作家盧怡安的引領下,品嘗台北秋季美食不僅止於滿足味蕾,更是一場串聯自然風光的感官之旅。

秋日散策 悠遊郊野風光

隨著秋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是時候擺脫炎夏,在颯爽的微風中展開旅行。旅遊節目主持人Janet大方分享在台北點滴累積的漫遊心得,不論是戶外或室內,秋天的台北都擁有充滿季節感的獨特個性。

城市秋聲 聆賞樂音悠揚

秋季的台北氣候舒適,最適合參加戶外音樂節,在戶外草地度過有音樂相伴的時光。讓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為樂迷領路,一同走進不同主題的戶外音樂活動,感受屬於台北的輕鬆生活節奏。

藝術秋遊 探索自由城市

台北市一整年都有豐富的藝文活動,入秋後更有結合在地特色的「台北白晝之夜」、「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等活動盛大開展。不妨跟著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的秋季藝術旅遊指南,探訪台北這座遊覽不盡的無牆美術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