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樹語 護樹懂樹續城市綠意

詹鳳春以專業角度審視樹木,理解樹木的需求,並透過演講、著作等方式,將護樹知識分享給相關單位與民眾。 (攝影/林冠良)
詹鳳春以專業角度審視樹木,理解樹木的需求,並透過演講、著作等方式,將護樹知識分享給相關單位與民眾。 (攝影/林冠良)

【文-黃映嘉 攝影-林冠良】

在城市高樓環伺下,樹木提供視野一抹綠意,得以讓人在繁忙日常中有所喘息,同時,樹木更有遮蔭蔽日、調節氣候的作用,對於城市有著數不清的益處。台灣第一位女性樹木醫生詹鳳春,專長樹木醫療、樹木保育等工作,經常開課演講推廣樹木相關知識。透過她的角度,引領我們學習如何在日常中觀察樹木,並從中學習護樹知識,讓這個城市充滿綠意、生生不息。

了解樹木語言
成為守護綠意的一員

在鄉村長大的詹鳳春,從小就在充滿樹木的環境中生活,求學時開始以科學角度探究樹木生命,進而踏入樹木醫學領域,學習救治生病的樹木,或是替城市與建案規畫合適的樹種與種植位置,「了解樹木語言的人並不多,因此更需要有人去協助樹木,讓它們能好好生長。」

詹鳳春解釋,所謂的樹木語言,是透過人們的眼睛去察覺樹的各種狀態,「樹木不會說話,但是大家可以試著去觀察它開花的樣子、樹幹的紋路、根系的生長方向……透過這些了解樹木向外傳遞的訊息。」例如看到根系長出地面,代表土壤太硬,根系缺乏呼吸空間。

秉持著協助樹木傳達訊息的精神,詹鳳春經常到陽明山為志工與民眾演講,她發現愛護樹木的人很多,但方式往往不正確。她語帶擔憂地表示,台灣民眾長期欠缺正確的樹木與植物教育,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多施肥、多澆水等錯誤資訊,「其實可以把樹木想像成野生動物,用最自然、最野生的方式去照顧,例如不需要經常施肥或澆水,但要確保空間充足、土壤不會積水,只要遵守這些原則,天公伯也會幫你好好照顧樹木。」

人們可以透過觀察樹木的根系生長樣態等,察覺它們所傳遞的訊息,幫助樹木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 (攝影/林冠良)
人們可以透過觀察樹木的根系生長樣態等,察覺它們所傳遞的訊息,幫助樹木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 (攝影/林冠良)

挑選合適樹種
維護城市綠意景觀

樹木是城市景觀的重要一環,因此不論公領域的人行道、公園,或是私領域的自家庭園,選對樹種不僅能為景觀加分,健康生長的樹木也能為城市景觀帶來無盡綠意。不過詹鳳春也憂心地提到,「我最擔心因為考慮景觀而未能理解樹木生長的需求,儘管極力表現景觀特色,但若樹木生長不良,反而會造成景觀問題。」

「行道樹要耐修剪、耐空汙、耐土壤環境,如何與周遭環境共生是非常大的課題。」詹鳳春以敦化南路上的台灣欒樹為例,「台灣欒樹不會有根系亂竄的問題,而且隨著季節變換還會有色彩變化,是能夠維持城市景觀的樹種。」有別於台灣欒樹,詹鳳春認為樟樹、榕樹雖然也很漂亮,但是因為根系需要較大的空間,在人行道寬度有限的情況下,會造成根部突出地面,影響用路人安全,因此需審慎評估適合種植的地方。

除了路旁的行道樹,公園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樹木的地方,然而在這些場域種植樹木亦是大有學問。詹鳳春表示,適地適木很重要,例如河濱公園的土壤黏性高,遇到下雨就容易積水,因此要選擇能夠適應這種環境的樹種,例如落羽松、柳樹。另外,來河濱公園運動不免需要樹木遮蔭,因此樹冠大的樹種也是挑選的首要條件,「若想增添公園景觀變化,則可選擇會開花的樹種,更能帶來季節性趣味。」

透過觀察樹木的樹幹紋路,可判斷生長狀況。 (攝影/林冠良)
透過觀察樹木的樹幹紋路,可判斷生長狀況。 (攝影/林冠良)

於日常學習觀察環境
培養理解樹木的敏銳度

樹木對我們的生活、環境如此重要,因此詹鳳春建議平時可多充實樹木知識,並在日常生活中累積對樹木語言的敏銳度,讓自己可以具備照顧、保護樹木的基本知識,若遇到需要救治的樹木,也能適時察覺,並協助向相關單位求助。

詹鳳春分享自己救治二二八和平公園裡一棵老流蘇樹的故事,當時樹體逐漸衰弱,並且枯枝漸增,開花時間也不如預期,「實際考察後,發現病因是土壤空間的問題,因此花了相當多時間將根系引導至表土層。」她回憶起救治老流蘇樹期間,常有民眾前來圍觀,更會不時提出疑問,詹鳳春也樂於回應與分享,她認為,透過這種交流,民眾也會開始更關心樹木,之後若在其他場域遇到類似問題,也能進而為樹木發聲。

在台北,從人行道至公園,處處都是能親近樹木的場域,詹鳳春以自身為例,「日常散步時就可以觀察樹幹與枝條的走向,或是檢視樹幹表面的皺褶,感受它的生長狀態。」若想與樹木有更多接觸,她也相當推薦近期流行的園藝自然療法,透過學習種植植物與樹木來紓解壓力、復健心靈,「用這種特殊、非學術的方式接近樹木,也能增添學習樂趣。」

想感受樹木不必遠赴高聳深山,在台北只要走出戶外、仰頭觀看,就有機會沉浸在富有綠意的環境之中,而坐擁此等上天恩賜的我們,也應以感恩的心,誠懇地去傾聽樹的話語,進而護樹、懂樹,讓城市的綠意永續,綿延不絕。

台北市的公園樹種豐富多樣,是民眾認識與學習樹木的知識寶庫。 (攝影/林冠良)
台北市的公園樹種豐富多樣,是民眾認識與學習樹木的知識寶庫。 (攝影/林冠良)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3月號662期】。

台北畫刊662期-生機盎然的三月 讓身心沉浸在綠意中
台北畫刊662期-生機盎然的三月 讓身心沉浸在綠意中

延伸閱讀

人行道上最大的阻礙是它!台灣為何蓋不了像樣的人行道

賓士車違停人行道 竟是新北警友 他還搶人手機阻檢舉

柏油鋪滿樹穴 新北市府遭批虐樹成習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繁榮經濟背後 生態付出代價

相關新聞

113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 邁向國際運動賽會的起點

「113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將於4月20至25日在台北市登場,這場專為國中及高中學生舉辦的運動賽會,為全國六大綜合性體育賽事之一。今年是台北市睽違12年再次作為主場地,屆時來自全國各縣市的優秀選手將齊聚台北,在運動場上大展身手。台北市更邀請在奧、亞運大放異彩的運動員王冠閎、王齊麟、李洋及黃筱雯擔任本屆賽會代言人,鼓勵年輕選手以全中運為夢想起點,勇敢邁向國際運動舞台。

享受咖啡時光 精品咖啡風味地圖

啜飲香醇咖啡的剪影,是優雅的生活態度,是街景氛圍的演繹,更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象徵。在咖啡館品飲咖啡、閱讀、聚會或休憩,已是台北人的日常群像,而精品咖啡的興起,除了反映人們探索多樣、獨特的咖啡風味,也形塑了人們追求品味的意象。

中山藝文輕旅 邂逅台日文化

英媒《Time Out》公布「2023全球最酷的40個街區」名單中,擁有豐富娛樂、美食及多種建築風格的中山區獲選其中。尤其捷運中山站周邊街區,不但古蹟、老屋及風格街店交錯,更經常舉辦各式活動,是體驗台北新舊共融文化及藝文風情不可錯過的地點。

老饕必訪晴光市場 豐富美食嘗不完

位於中山區的晴光市場,曾是台北市最大的舶來品交易地點,如今晴光市場成為眾多常民小吃聚集的商店街,舉凡傳統美食、甜品及創意素食應有盡有,不妨跟隨「台北市中山區晴光美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葉寶春的腳步,一同走逛老饕必訪的美食市場。

美感體驗 打開五感觀察思考

台北市藝文場館眾多,是座適合培養孩童美感的城市。亞洲第一位榮獲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的藝術家鄒駿昇,本身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便與讀者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遊逛藝文場館,培養孩子的美感。家長不妨以台北兒童月為契機,與孩子一起展開美的探索。

生態探索 發現城市自然野趣

台北市的淺山地區孕育了豐富生態,而城市裡的公園、社區及校園,同樣是許多生物的棲地,適合作為親子探索自然的場域。溫暖的春日正適合到戶外踏青,不妨追隨台北兒童月的探索精神,跟著生態導覽講師黃一峯來場自然觀察之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