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6年豪門婚變!富商尪「賠掉母信義區房」 女星洩離婚近況

才剛升級iOS 16.4就爆災情 果粉遇「3慘況」哭了:沒更新治百病?

以糧食換取軍需品!白宮最新情資爆料:普亭向北韓求援

有吃又有得看 來去百年中山市場

有吃又有得看,來去百年中山市場。(圖/魚夫)
有吃又有得看,來去百年中山市場。(圖/魚夫)

【文.圖-魚夫】

百年的中山市場一帶很值得書寫。現在的中山北路在日本時代是通往台灣神社的「敕使街道」,而長安東路則為「大正町四条通」,是當時最寬闊的大街之一,這兩條道路所形成的三角窗,面向中山北路一側的「林田桶店」是台北少數從日本時代留存至今的手工木製桶店,十多坪的店面堆滿各式水桶、浴桶、飯桶、馬桶,乃至於蒸籠等,令人眼花撩亂,在1928年(昭和3年)開業,創辦人林新居傳子林相林,現在已由第三代的林煌一接手。

從1942年深秋台灣攝影家李火增所拍的舊照來看,這家店的建築到今天幾乎仍然一模一樣,有建商曾經和林相林商議改建為12層大樓,還要分他6層,居然被拒絕了,堅持繼續經營桶店,這種職人精神,台灣鮮之見也。

長安西路2號是山牆有著巴洛克式裝飾的三角窗房屋,大約於1920年代建成,第一代主人開設藥局だるま(DARUMA達摩),後來賣給台灣生意人林根籐,專賣日本進口的巧克力和餅乾等,這在那個時代裡,可是有名的高級零食店,後來林家投資事業失利,這房子轉了好幾手,竟至荒廢。2003年企業家曾朝滿出面買了下來,並敦聘台南古蹟老師傅費時8個月修復,修復後欄間牆上鑲有「滿樂門」三個大字,那是英文Monument的譯文,即「紀念碑」之意。後來這裡開了一家餐廳,我有回進入參觀,裡頭的人說,整修時採用上等檜木,盡量留存圓形磚和用糯米、黑糖汁砌成的合土牆,彌足珍貴。

滿樂門對面的路口則有了一些改變,位於今日中山市場靠北側的「中山大樓」,現已改名為「中山大樓商場」,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中山一派出所即位於其角落一隅。而緊鄰中山市場東側的大樓落成於1961年8月10日,原為白色外觀,或許因曾拉皮翻修,現已變成豬肝色。

這一帶在日本時代名為「御成町」,是大官的高級住宅區,連蔣經國初來台灣時都曾住在這一帶。不但是重要的住宅區,為了配合鄰近的大正町,還設有「職業紹介所」、「公設質鋪」及「御成町市場」(今中山市場)等。

原址位於今中山市場西側,即長安西路15號的職業紹介所,提供日人來台北落腳找工作的所在,建於1921年,為採折衷主義風格設計的兩層磚造建築,1930年公設質鋪遷入此處,戰後原址改為「台北市衛生院」,作為台北市公共衛生的執行場所,並在1967年升格為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直到1998年遷出。此處現已改為「中山藏藝所」,建築物的內外,諸如原木打造的階梯、細緻的洗石仿石的梁柱與牆面、迴廊的設計等,都很值得細細品味。

現在的中山市場前身是1915年(大正4年)因應都市發展興建的御成町市場,到了昭和時期更名為「昭和市場」。市場的建築原是磚造承重結構,木構桁架,一字型的形式,正門為階梯式山牆。到了1981年,舊有的市場已呈老態,所以拆除重建,規畫成綜合性大樓,1樓為賣場,2樓為傳統市場,3樓以上供台北市政府相關單位運用,不過有意願的攤商不多,所以變成今日1樓為傳統市場,2樓以上歸市府辦公用。

2011年中山市場發生大火,災後重新整修,人氣名店也不少,例如得獎連連的「中山紅豆湯」,湯圓、麻糬和黑糖粉粿等都很膾炙人口;「偵鎂水餃」本來在旁邊的巷子內,十餘年前遷入市場,老顧客不棄不離跟來交關,二代目的王老闆從母親手上學會高超手藝,做出來的水餃好吃得讓顧客伸出大拇指一度贊。

還有美食比賽的常勝軍「鶯歌號」,燒臘功夫了得,其餘諸如「裕發號雜貨」、「鮮玉蔬果行」、「萬福號雞鴨商」等名聲都很響亮,如果想在市場裡來碗熱騰騰的現煮麵食,那麼「吉慶飲食部」的排骨麵、切仔麵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中山市場的建築內外和膾炙人口的攤商美食都很值得細細品味。 (圖/魚夫)
中山市場的建築內外和膾炙人口的攤商美食都很值得細細品味。 (圖/魚夫)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1月號660期】。

台北畫刊第660期-歡迎新朋友 台北旅遊的多元魅力
台北畫刊第660期-歡迎新朋友 台北旅遊的多元魅力

延伸閱讀

中山大學鴻「兔」大展 42兔群裝置藝術超可愛!

嘉慶君亞蘭姐、白雲賀新春 防假投資詐騙勿酒駕 中山波麗士臉書辦抽獎

台北林森康樂公園的過去 有一群住在墓碑裡的人

鄉民曝「雙北人自稱規則」 他住這尷尬地帶糗了:是汐止又不算汐止

相關新聞

走入庭園 在日常感受自然之美

人們常說的「與自然共生」,聽起來很遙遠,但其實沒有什麼艱澀的大道理,小至一盆植栽,大至一座庭園造景,植物的每個姿態,都在傳達與自然共生的哲理。對此頗有心得的景觀建築師吳書原、景觀設計師陳元慶與苗圃經營者沈映仁,分享如何在庭園造景中呈現出自然之美,以及取經台北山林與溪流的設計發想,和日常栽培植物之樂,讓民眾能從中明白,與自然共生的哲理毋需遠求,就在你我身邊隨處可見的自然之中。

我們的溫羅汀記憶書 音樂空間主理人陳瑞凱×樂團主唱吳志寧

位於公館的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Kafka by the Sea」,今年初因為都更的關係,關閉了經營17年的場址。這個消息讓樂迷感到相當不捨,也讓不少人思及「溫、羅、汀」這一帶文化版圖可能產生的轉變,透過海邊的卡夫卡空間主理人陳瑞凱和樂團「929」主唱吳志寧的對談,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視角,思考關於這座城市文化活動的未來。

陪企業走向新時代的最佳教練 ——數位轉型顧問

隨著科技發展,數位轉型已成為許多企業面臨的課題。然而企業該如何面對顛覆時代的數位浪潮?又該利用哪些工具達成轉型目標?面對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數位轉型顧問成為企業轉型道路上的最佳夥伴,提供專業策略、技術與經驗,為企業找出數位時代的最佳解方。

從醫療、政策等著手 提升罕病患者權益

隨著醫療技術提升,許多過去被認為「無藥可醫」的惡疾都有了治癒的可能性。然而,世上仍存在著逾200種罕見疾病,需要政府、民間共同關注,才能讓病友獲得更完善的保障。在此之際,爭取罕病病友權益的民間團體、投入相關研究的醫療院所挺身而出,從政策遊說、醫療研究等不同面向多管齊下,與罕病病友並肩作戰。

我心目中的東門市場美食地圖

從前我在永康商圈有家餐廳,由舍弟擔任主廚,三不五時需要食材時,我便就近到東門市場去採購,當然,市場裡的美食也不忘偶爾去嘗嘗,當時台北流行的外省菜,一是川菜,另一則是較像家常菜的江浙菜了。

傾聽樹語 護樹懂樹續城市綠意

在城市高樓環伺下,樹木提供視野一抹綠意,得以讓人在繁忙日常中有所喘息,同時,樹木更有遮蔭蔽日、調節氣候的作用,對於城市有著數不清的益處。台灣第一位女性樹木醫生詹鳳春,專長樹木醫療、樹木保育等工作,經常開課演講推廣樹木相關知識。透過她的角度,引領我們學習如何在日常中觀察樹木,並從中學習護樹知識,讓這個城市充滿綠意、生生不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