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錦賽才開打第二天...大巨蛋場內「下小雨」 遠雄副總親揭原因

五月天演唱會陷假唱疑雲 大陸官方出手:若屬實最高罰42萬

全球建商接連破產 台灣建商怎麼沒爆炸?專家:央行不愧是超級A

「有食閣有掠」的美食街 永樂市場覓食記

民樂旗魚米粉。 (圖/魚夫)
民樂旗魚米粉。 (圖/魚夫)

【文.圖-魚夫】

日本時期在台灣出生的藝術家立石鐵臣,一生熱愛台灣,他的作品不管是素描、淡彩、油畫或者版畫,經常以台灣為主題,其中一幅《民俗臺灣》的永樂市場小吃攤畫作裡,許多人圍著一家摵仔攤,食摵仔麵,吃到爽快處,還單腳翹到椅條上,畫面左側一角,且有位大爺有椅子不坐,偏要屁股下沉、兩腳彎曲,腳丫子踩在椅面上蹲著吃,這種姿勢台語漢字寫成「跍」(khû),跍咧食飯是古早人常有的一種動作,有人說這是因為從前農人常在田埂上用餐所養成的習慣,即使不在田裡而在永樂市場小吃攤前,還是得要這個動作來享受,才會續喙。

立石鐵臣的畫作旁有文字描繪著:台北市大稻埕永樂町,櫛比鱗次的飲食店,店內販賣豬腳、鴨肉、冬粉、鰇魚、排骨酥、鹹粥、蚵仔粳、黑棗湯等等。市場內震耳欲聾的喧囂聲,大家習以為常。當地人稱大食漢為「大食七」,小食者為「貓仔食」。

1895年日本人入台後積極規畫市場,大稻埕自然也闢出許多新市場,而依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現台北市立文獻館)的記載:1897年(明治30年),位於六館街(今南京西路西端)之大稻埕市場落成開張,1908年(明治41年)改設大稻埕市場於大稻埕蘆竹腳街,1922年(大正11年)大稻埕市場改名為永樂町市場。

根據在地文史工作者莊永明老師的考證: 「大稻埕市場初建時有磚造平房的本館,約三百多坪,與一座較小的木造平房,為飲食店,其他還有事務所、廁所等;歷年又陸續增建,1933年,大規模改築與增建,共八棟平房,可容納二百多家店面,除了本館(生鮮蔬果)之外,還有第一賣店(布疋)、第二賣店(飲食)、第三賣店(和洋雜貨)等等, 堪稱全台第一大市場。」

另一方面,以服務日本住民為主的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也於同期著手改築新建, 1908年12月20日,兩個新市場在新起街市場合併舉行盛大的落成暨開業典禮。雖然兩個市場聯合舉辦落成開業儀式,但台灣人和日本人的市場基本上是分開的,兩方飲食習慣和食材不同是主要原因之一,立石鐵臣所說的那些永樂市場的豬腳、鴨肉、冬粉、鰇魚、排骨酥、鹹粥、蚵仔粳、黑棗湯等等, 對日本人來說當點心或許可以,要成為日常主食是不可能的。

不過飲食上,台、日人民也逐漸互有交流, 一張攝影前輩李火增所拍攝的〈1940 臺北大稻埕永樂町市場入口〉,當時就有家「玉山堂」高掛「臺北名產雞卵卷」的看板以招來客,顯然這種日本食物在台灣也頗受歡迎。

原本的永樂市場在1982年拆除,並於原地重建,1985年完工後改稱「永樂市場綜合大樓」,布疋交易很多,新的美食攤卻和市場淵源不深,不過市場內外仍然有些店家受新一代消費者青睞。

其中歷史最為悠久者,就是自日本時代就開始在大稻埕挑擔叫賣的「民樂旗魚米粉」, 40餘年前才有了現在民樂街的店面,後來也賣起紅糟肉、炸豆腐等,生意沖沖滾。

日本有部由漫畫改編的電視劇《孤獨的美食家》,有一集劇情是主角五郎來台出差,就在米粉攤旁的永樂担仔麵店點了一份雞肉便當, 因為滷蛋放在雞絲飯上,居然呼之為「台式親子丼」,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市場面對迪化街一側的店面有家透心涼的「顏記杏仁露」,冬天也賣紅豆湯和花生湯, 但在6月到11月就不供應,平常點熱食找男老闆,點涼的就是找女老闆,付錢也是,他們白天分開來,晚上才一起回去。

而市場內的「林合發油飯」,係大富商郭台銘續弦後喜獲一千金,乃遵古禮,指定百份油飯分送親友的百年老店;「丸隆生魚行」也是人氣店,每天從基隆崁仔頂送來生鮮魚貨做成手握壽司平價賣出,怪不得天天排隊, 商売繁昌。

如果還不滿足於以上幾家,其實永樂市場旁鄰的迪化街區,不也是一條有食閣有掠的美食街?

永樂市場覓食記 (圖/魚夫)
永樂市場覓食記 (圖/魚夫)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6月號653期】。

台北畫刊第653期-探索工作之道 打造理想的職涯旅途
台北畫刊第653期-探索工作之道 打造理想的職涯旅途

相關新聞

「有食閣有掠」的美食街 永樂市場覓食記

日本時期在台灣出生的藝術家立石鐵臣,一生熱愛台灣,他的作品不管是素描、淡彩、油畫或者版畫,經常以台灣為主題,其中一幅《民俗臺灣》的永樂市場小吃攤畫作裡,許多人圍著一家摵仔攤,食摵仔麵,吃到爽快處,還單腳翹到椅條上,畫面左側一角,且有位大爺有椅子不坐,偏要屁股下沉、兩腳彎曲,腳丫子踩在椅面上蹲著吃,這種姿勢台語漢字寫成「跍」(khû),跍咧食飯是古早人常有的一種動作,有人說這是因為從前農人常在田埂上用餐所養成的習慣,即使不在田裡而在永樂市場小吃攤前,還是得要這個動作來享受,才會續喙。

大安天堂路 朝聖之旅

沿著新生南路漫步,能從新生南路三段水圳看見城市古今更迭的痕跡,而 這裡也是不同宗教建築密度甚高的區域,因此有「天堂路」的美名,耶誕 佳節將至,來此可見應景燈飾及溫馨布置,氛圍感十足。

台北文化獎 形塑人文風景的推手

台北文化獎已辦理27屆,表揚近80位得獎人, 每位都是台北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共同造就台北成為兼容並蓄、豐美獨特的文化之都。

共享便利生活新篇章 一起勾勒城市的未來新貌

共享服務風潮席捲全世界, 生活場域多元繽紛的台北, 也處處可見不同的共享實踐方案, 為人們打造明日的城市藍圖。

銀色大門 為長輩外送幸福 發掘商機讓愛永續

孫士姍因就學時期擔任老人送餐志工,繼而產生創業動機。 2019年她創立社會企業「銀色大門」,並導入數位科技, 提供「附加關懷問候」的老人送餐服務,打造出不一樣的銀髮商機。

美食文化上桌 品嘗風土人文薈萃

故事為料理增味 手藝成美味祕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