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製衣業老闆「排隊等工人挑」 月薪開6萬為何還缺工?

中職/陳傑憲簽10年2億合約 大聯盟官網記者也注意到了

台中清水大樓5、6樓「無風無雨竟塌了」 住戶驚恐:2年前開始掉水泥塊

兩次國考都是一年上榜 她靠自我對話打破考場心魔

讀書情境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圖/Ingimage
讀書情境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圖/Ingimage

程美儒在考上司法官(二試)之前,已先當了書記官四年。不管是考司法官或考書記官,她以全職考生的身分備考,都能以不滿一年的時間上榜。但她認為自己不是聰明的人,學生時期成績也不出眾,但只要決定報考,總是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對於未來有著清楚的目標,因此能心無雜念地準備考試,以超乎一般人的速度考上。

程美儒念東吳法律系,但她並未在大學畢業後立刻投入國考,而是在先工作了兩年才決定走回「本行」。「我想要知道我是為了什麼參與國家考試。」她表示,念法律系的人總被認為應該要考律師或法官,但她想要打破這樣的成見,「我不希望是我必須考試所以考試,而是我想要考試所以考試。」

畢業後在不同的職場打工,程美儒「看了不一樣的世界」之後,發現自己還是喜歡法院的工作,決定「回來」。她先準備考書記官,當了半年的全職考生便考上。程美儒說,許多人認為應該直接考律師、法官,但她認為許多人考律師和法官花了太長時間,不如先去考書記官,把書記官當中繼站、給自己一點成功的鼓勵,還可以先熟悉法院環境。

書記官當了四年之後,程美儒發現法院工作非常有趣,決心更上一層考司法官。但她被調到民事執行處太忙,決心辭職專心準備國考。卻在這時出了車禍導致右手骨折,但考司法特考最重要的就是寫申論題,她每次寫完考卷手都奇痛無比。「難度提高,但我的決心沒有變。」她下定決心便會全力以赴,身體的疼痛反而讓她的鬥志更昂揚。

談到讀書秘訣,程美儒認為法律不是死背的科目,必須思考和理解。她當四年書記官的法院經驗,讓她可以將書上的考題「具體化」,遇到法條便可以回思當時法官怎麼判決,將艱澀的法條轉為具體的例子。

程美儒還有一個特別的備考秘訣。她說自己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科目,讀書累了煩了,就把這個喜歡的科目拿出來「調劑」,而不是追劇或玩手機。她建議全職考生,當覺得疲憊時,就應該先休息一段時間,「 疲憊代表心理和身體狀態都不足以走下去」。

今年司法特考的題目特別長,許多考生受到影響表現失準。程美儒說,她看到考題時一開始有點慌,但這時突然跳出另一個自己跟自己對話,告訴她「別慌別慌、寫就對了」、「沒有時間煩惱了、都走到這個地步」。她靠跟自我對話打破心魔,從容寫完考卷。

對於那些已經落榜多次的考生,程美儒建議「自己與自己對話」,「想好為了什麼而備考,你會獲得更多的動力和決心、無心害怕」,只要想著要怎麼不留遺憾地好好走完這條路,成功就會自然到來。對於那些不是資優生的考生,她建議「相信自己勤能補拙」,穩健的心態才是國考上最好的武器。

表格。
表格。
表格。
表格。

司法官 書記官 法律系

延伸閱讀

司法官學院院長上任 吳巡龍:期許司法官不畏懼強權

私校畢當職軍4年…他退役靠加分上頂大醫學系!網讚:意志力驚人

波波再爆爭議 「姐弟醫師靠爸醫院實習」 衛福部回應了

每年調整高考備考方向 她找到「讀書儀式感」3年考上書記官

相關新聞

國考報名費擬漲25.8% 明年實施

考選部昨表示,國家考試報名費已超過十年未全面調整,隨試務成本持續上升,二○二二年至二○二四年,考選業務基金虧損達二點六六...

自創鬧鐘休息法 考上司法3榜

陳韋如考律師連續落榜兩次,第三次不但上榜,還一口氣考上律師、高考法制與司法特考三等檢事官。她以自己的經歷建議考生「堅持到...

上班午休念書 高考10年圓夢

賴秀美赴美念會計研究所,返台後錄取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擁有令人稱羨的國外學歷和大公司經歷的她,卻毅然轉進公職從零開始,花...

學霸共通點?她曝醫師尪學測滿級分、國考一次過 1點引網友共鳴:不簡單

你身邊也有人是「學霸」嗎?一名女網友就在Dcard發文分享自己的學霸醫師老公,不僅從小沒補習,頂多是參加圍棋社團...

炒作?「1公職」多人搶考願做一輩子 過來人揭實情:只適合2種人

「穩定」是許多人選擇公職的首要原因,而影響報考人數多寡的關鍵,則在於各單位、職系的工作內容差異。一位計畫考取公職的男子在網上表示...

目標18歲當公務員!高中弟想拚初考+大學雙主修 網急阻:CP值太低

「公務人員初等考試」是國考中報名限制要求最少的考試,只要年滿18歲以上即可以報考。一名男網友發文,稱自己17歲的弟弟想在18歲後立刻報考公務人員初考,希望兼職公務人員後就讀大學夜間部,對此,網友們建議「先讀完大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