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參與儲蓄帳戶「蠻後悔」:同學4年後就能進台積電

去年參與「青年教育與儲蓄帳戶」的劉瑞伯,畢業於國立北門農工電機科,畢業後到南紡工作,擔任助理工務員。劉瑞伯說,因為對未來迷惘,希望藉由3年工作經驗,確認自己的志向。但現在的他透露「有點後悔」,他說,雖然政府一個月多給1萬元,但其他已經在讀大學的同學,4年畢業後,就能憑大學學歷到台積電工作,「我會比人家晚」。
劉瑞伯表示,高職畢業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唯一確定的是「不想回學校念書」,想先去外面看看。考完統測後,從老師口中聽到有這個計畫,也決定參加,「一個月1萬元還蠻吸引人的。」
劉瑞伯的家境小康,他說,當初要參與計畫時,父親還跟他說「何必這麼早出去工作」,先去大學讀書也沒關係,他的同學高達9成也都選擇上大學。但他仍堅持給自己一次機會,先去業界闖闖。
劉瑞伯說,大學生現在滿街都是,甚至只要繳錢就有大學文憑,當大家都一樣的狀況下,自己反而是比較特殊的那一個。
在南紡工作近一年,劉瑞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發現,高中教的東西和高中學歷,真的不夠用。劉瑞伯說,有規模的公司都非常注重學歷,高中畢業最多只能領25K、26K,大學畢業就能多個兩三千,甚至五六千,但做的工作內容卻差不多。
計畫結束後,劉瑞伯希望能在職進修,半工半讀。「如果公司願意繼續聘用我,我就會把大學學歷補完。」
「我不會後悔我所做的選擇,但我蠻後悔參加這個計畫。」劉瑞伯說,雖然政府一個月多給參與者1萬元,但是如果先讀了大學,4年後還能拿到一張大學文憑,頂尖學生甚至可以先到台積電等公司工作,而他就會比同屆同學晚取得大學學歷。
但是,劉瑞伯說,這個計畫也有優勢,可以提早知道產業需要的是什麼人才,並知道自己的不足,提前充實。他建議,計畫的誘因應該更大,例如錢多一點,或是產業選項再多一點。
一名不願具名的申請青年,建議政府單位應多了解申請者在職場上實際的工作內容。他說,當初看到這個計畫的工作內容,是屬於比較有技術性的工作,且應徵的職稱很好聽,例如「oo工程師」,但實際上的職稱卻不是這樣,工作內容也很輕鬆易上手,「從18至60歲都能做」,並不是不可取代的工作,且跟大學產學合作計畫的實習所做的工作內容差不多,還不如先去讀大學。
此外,因為是政府計畫的員工,公司對他百般呵護,其他同事甚至形容他們這些政府簽約的職員很像「吉祥物」,站在那邊都不要動,看著其他同事做就好,因為公司怕他們受傷,不好交代。
國立新化高工化工科應屆畢業生陳泓銘,是今年的「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申請者,而且已經找到工作。陳泓銘說,他已經考上明志科大,但他選擇先進到職場工作,先透過這個計畫存大學學費,「只要有目標有方向,晚兩年讀大學也不是太大問題。」
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的陳泓銘,從高一就開始打工,他說,雖然已經考上大學,但4年至少需要40、50萬,而他必須自己負擔,因此先參加這個計畫,存大學學費。現在高中畢業出來,要找個月薪3萬多的工作很難找,若是在南部的話,27K就要偷笑了。
陳泓銘說,計畫提供的職缺,工作環境都略差,「都是年輕人比較不喜歡的」,有些工作是比較沒有技術性,例如包裝員,清潔員等等,比較是枯燥乏味、沒人要做的工作。他本來想找化工類的工作,但只有品管、品保,職缺有限,他先去一間化工廠面試,但工廠場地溼滑,淺藏危險因子,因此最後找到家裡附近的五金行工作。
今年基隆商工資處科進修部畢業的江品葳,也是今年的申請者。她說,自己本來就想一畢業先工作,半工半讀,之後看到計畫,就想先試試看,「從中摸索自己真正的興趣」。她認為,因為是政府的計畫,工作內容和勞工權益上,應該比較有保障。
江品葳說,她是投行政部門,廠商釋放的職缺蠻多的,主要偏向行政類的一般性工作,薪水符合勞基法,幾乎都是2萬3000元起跳,再加上政府存的1萬元,加一加至少有3萬多元,「蠻有吸引力的,比剛畢業出去找工作的薪水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