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軍轟炸伊朗3處核設施…大陸外交部最新表態!強烈譴責加劇中東局勢

高雄國道7號拚2030年通車 仁武系統恐成全台最複雜交流道

藻類科技獲國際發明獎金牌 成為對抗氣候變遷可能解方

國立海大教授李孟洲長期深耕藻類培育與萃取物應用,研發成果獲肯定。圖/海大提供
國立海大教授李孟洲長期深耕藻類培育與萃取物應用,研發成果獲肯定。圖/海大提供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李孟洲深耕藻類培育與萃取物應用,今年攜手新創公司團隊參加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3項研發成果獲金、銀、銅牌獎,金獎作品「具有微孔隙的海藻養殖基材」,可固定藻類及珊瑚幼體,兼具碳封存等功能,有望為對抗氣候變遷提供解方。

海大表示,李孟洲在2020年間藉由國科會計畫,建立完整的藻類種原庫及規模化養殖系統,同時衍生新創企業「鴻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孟洲與業界夥伴在第124屆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中,有3項研發成果在全球25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分獲金牌、銀牌與銅牌肯定,展現海大在藻類科技創新與永續應用領先地位。

金牌作品「具有微孔隙的海藻養殖基材」由鴻藻生技與「純萃生活」共同研發,運用回收玻璃低溫燒結成具微孔結構海洋環保基材,不僅可固定藻類及珊瑚幼體,還兼具碳封存、淨化水質以及海洋復育功能,成為對抗氣候變遷提供創新永續解方。

獲得銀牌的「台灣寄絲藻專利萃取藻紅螢光蛋白」,從台灣原生獨特的寄絲藻中萃取,具高亮度螢光與低碳排生產優勢。海大說,研發成果與國際大廠競品測試,亮度媲美全球市占率第一的 美國安捷倫科技(Agilent) 產品,可應用在細胞觀察顯影、醫療診斷、生物科技與保健品產業。

銅牌獎「室內淺耕培育食用海藻技術」,由李孟洲與「光鮮綠蔬」合作設計及開發,結合LED光譜與封閉循環系統,在無汙染環境下高效率培養食用綠藻、紅藻,藉由智慧養殖物聯網與雲端追蹤,確保品質穩定,杜絕海洋塑膠微粒及重金屬汙染。

海大表示,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創辦於1901年,今年一舉囊括金、銀、銅獎項,不僅是對李孟洲團隊科研實力的肯定,也彰顯海大在藻類科技、環境永續與產學合作成果,已登國際舞台發光發亮,象徵海大在全球海洋科技版圖中不可忽視的地位。

海大指出,未來將持續以創新、永續、國際化為核心,鏈結世界級研究資源與產業夥伴,把台灣海洋科研成果推向國際市場,為全球藍色經濟與氣候變遷行動注入新能量。

「台灣寄絲藻專利萃取藻紅螢光蛋白(R-PE)」亮度媲美全球市占率第一的Agilent產品。圖/海大提供
「台灣寄絲藻專利萃取藻紅螢光蛋白(R-PE)」亮度媲美全球市占率第一的Agilent產品。圖/海大提供
國立海洋大學教授李孟洲(右)開發專利化培養技術可規模化生產藻紅蛋白;左為團隊成員葉翰揚博士。圖/海大提供
國立海洋大學教授李孟洲(右)開發專利化培養技術可規模化生產藻紅蛋白;左為團隊成員葉翰揚博士。圖/海大提供
國立海大教授李孟洲團隊開發出專利化培養技術可規模化生產藻紅蛋白。圖/海大提供
國立海大教授李孟洲團隊開發出專利化培養技術可規模化生產藻紅蛋白。圖/海大提供

發明展 海大 永續

延伸閱讀

愛子公主參觀大阪世博 首訪日本館走2km大屋頂環

綠島海域記錄到5種海龜 綠蠵龜約8成

影/全都綠了!北海岸老梅綠石槽進最佳觀賞期夢幻美境

上海發現3神祕生物 搖蚊不「咬」人 還有類奇異布紋藻

相關新聞

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 台大名列63史上最佳 校方:作為提升與進步的參考

QS 2026世界大學排名於台灣時間6月19日上午公布,國立台灣大學排名63,為史上最佳成績,也再較上年度QS 2025...

虎科大啟動微藻固態系統可固碳 還能神奇變成面膜

配合中央政府推動淨零碳排與永續教育政策,虎尾科技大學在校園打造微藻固碳循環系統,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達到碳捕捉與水質...

獨/台大碩士生被駭客取消報到...家屬求助無門 報警爭學籍

國立台灣大學研究所正備取生報到系統的入口網站近日驚爆重大資安漏洞,陳姓碩士班正取生的報到資格突遭不明人士冒名竄改成「錄取...

逢甲發千字文說明 曝男大生原答應不出席畢典…最終反悔現身

台中逢甲大學機電系6日舉辦畢業典禮,因2名學生疑涉性平事件皆到場,引發家長不滿,畢典最終被迫取消。逢甲大學今發出千字聲明...

昨晚家長開戰畢典喊停! 今晚逢甲大學全校畢典有辦成了

台中逢甲大學機電系昨晚畢典,2名家長因性平事件對峙開罵,畢典被迫取消,引發爭議,校方後聲明道歉,也讓今晚登場的逢甲大學全...

不後悔22年前拒讀台大…徐伯均自揭「學霸非不勞而獲」 籲別浪費基因裡的好奇心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40歲的徐伯均,回首18歲時意氣風發的選擇,從未後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