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氧化壓力偵測技術 中山大學研究有望緩解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中風及漸凍人病程減緩有望!中山大學生技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孫羽佑,與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跨國合作,將原本用於治療漸凍人的藥物,開發為非侵入式探測顯影技術,可偵測大腦中氧化壓力的變化與分布,在腦中風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發展初期及早觀察、發現異狀並介入治療,因而提高治癒率。

據了解,此項全球首創的技術非侵入性,創新成果獲登世界權威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

中山生藥所助理教授孫羽佑表示,腦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俗稱「漸凍人」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均為全球人口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近年研究發現,「氧化壓力」是這類疾病早期發病的重要病理機轉。然而,目前相關研究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臨床尚無能直接觀察腦部氧化壓力的影像工具,無法在疾病發展初期即時偵測與治療。

為此,孫羽佑研究團隊進行跨國合作,利用治療漸凍人的藥物「edaravone」,以其結構半衰期長、在血液中穩定,並可通過血腦屏障的特性,開發出全新的正子斷層掃描(PET)探測顯影技術,將其命名為[¹⁸F]fluoroedaravone(簡稱[¹⁸F]FEDV)。此項全球首創的氧化壓力探測顯影技術,可即時以影像呈現其變化,對臨床診斷、療效評估及追蹤病程發展上助益甚大。

孫羽佑指出,[¹⁸F]FEDV 是少數由已核准臨床用藥發展而成,安全性高,可通過血腦屏障達到中樞神經系統,偵測大腦內細胞氧化壓力,且可應用於醫院現有PET掃描設備,是轉譯潛力極高的影像工具。不僅提供疾病早期的可視化診斷,還具備「診療一體化」的應用前景,即低劑量用於診斷,高劑量仍保留治療氧化壓力的效果。

此研究將臨床用藥開發新用途再改造供醫學影像檢測,已成功通過動物實驗,未來將進一步應用於人體臨床試驗,為神經退化性疾病與腦中風等疾病提供全新、非侵入式的診斷方式,推動精準醫療與神經影像技術。

「[¹⁸F]FEDV技術利用 edaravone 藥物能與活性氧與氮物種(RONS)反應、與自由基專一性結合的特性,在分子結構上加以放射性標記,使其能在 PET 掃描中追蹤大腦氧化壓力的分布。」孫羽佑解釋,當[¹⁸F]FEDV 與活性氧結合後,其結構與極性改變,會被保留在產生氧化壓力的細胞中,產生明顯的成像對比,展現出類似顯影劑的功能,靈敏度與準確率均高,成為有效檢測氧化壓力的工具,也可利用此方法追蹤療效。研究團隊證實,這項技術可在小鼠中風與阿茲海默症模型中成功偵測到早期的氧化壓力變化,可及早阻止病程發展。

「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為世界頂尖權威期刊,其2023年學術期刊影響力為27.7。在生物醫學工程類別中,按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與期刊引用指標(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在123個期刊中均排名第1。

延伸閱讀

教宗方濟各腦中風釀心臟驟停 醫曝恐是血栓打到這位置

方濟各腦中風釀心臟衰竭亡!梵蒂岡曝光遺囑 要求銘文只刻1行字

中山大學內騎單車 53歲男不明原因「自摔」…送醫搶救中

「5種說話方式」恐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醫示警:比忘記事情還早出現

相關新聞

台師大抽血案教練身分曝光!呂秋遠:涉恐嚇、強制罪 教育部應主動告發

台灣師範大學周姓教練為研究計畫強迫學生抽血案,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范雲及人本教育基金會昨天偕同2名受害學生披露此案,引起關...

啦啦隊女神變人生導師?李多慧東華大學開講2小時 粉絲:根本隱藏版見面會

韓籍啦啦隊女神李多慧在台灣人氣高漲,不僅以熱情應援圈粉無數,也積極投入中文學習。近日,東華大學官網宣布,李多慧將於9月12日下午2時至4時舉辦演講,主題為「危機不是結束,而是轉機」,消息一出不少學生手刀報名,目前已經額滿。

台大副校長才獲台灣傑出女科學家今遭控經歷涉假 校方:完全依法處理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被爆料,她聲稱研究獲得數個國際通訊標準認證,但經歷涉嫌誇大不實。台大對此表示,學倫相關調查多屬保...

台大副校長被控經歷造假 鄭英耀:待調查結果再處理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遭爆料疑似經歷造假,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表示,教育部已請台大進行調查,教育部沒有預設立場,先看台大...

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 台大名列63史上最佳 校方:作為提升與進步的參考

QS 2026世界大學排名於台灣時間6月19日上午公布,國立台灣大學排名63,為史上最佳成績,也再較上年度QS 2025...

虎科大啟動微藻固態系統可固碳 還能神奇變成面膜

配合中央政府推動淨零碳排與永續教育政策,虎尾科技大學在校園打造微藻固碳循環系統,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達到碳捕捉與水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