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聯手台大動物博物館辦展 一窺模型世界奧妙

「自然藝想」展出多件原型師打造的恐龍模型,包括禽龍、亞伯達角龍、厚頭龍等,展現原型師手下的想像與真實。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自然藝想」展出多件原型師打造的恐龍模型,包括禽龍、亞伯達角龍、厚頭龍等,展現原型師手下的想像與真實。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博物館聯手策劃「自然藝想」特展,邀製作模型的台灣原型師參與,展出逾40件栩栩如生的生物標本及模型,包括8隻珍貴鬼鼠標本,也有多件原型師打造的恐龍模型,帶領觀眾探索人類如何透過「觀察、測量、建模」理解複雜的自然,感受科學的縝密與藝術的創意。

科博館館長黃文山表示,「自然藝想」特展是一場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透過標本與模型的錯置,突顯「蒐藏」的深度與廣度、「科學研究」的意義與價值,並藉由展示呈現在大眾眼前,引領觀眾多元思考,進而實踐共學,體現博物館作為知識轉譯與公共溝通平台的重要角色。

台大生命科學院動物博物館技師郭偉望說,19至20世紀初期,胚胎或小型無脊椎動物因難以保存與展示,當時工匠會用蠟或玻璃等材料製作仿真模型,雖製作過程繁複、技術要求高,但比展示真實標本容易,也具備藝術與科學雙重價值。如今針對教學需求製作的實體模型較為少見,但「模型」的概念早已延伸到研究模式生物、電腦模擬等面向,成為人們理解、預測自然現象的重要工具。

夢工廠模型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永丞說,他從小就常專程從台北來科博館參觀,很喜歡這裡的動物模型、擬真標本,也因此對動物產生濃厚興趣,沒想到幾十年後,能有機會與一群熱愛動物模型創作的夥伴參與展出,期待透過展覽呈現自然最真實的樣貌,將這份感動傳承下去。

策展人蔡孟穎指出,特展「有模有樣」單元展出8隻珍貴鬼鼠標本,由日本教授青木文一郎在1934至1935年間採集製成。另也展出多件原型師打造的恐龍模型,包括禽龍、亞伯達角龍、厚頭龍等,展現原型師手下的想像與真實;在「自然的模樣」單元中,觀眾還能一窺1比20的暴龍頭部模型製作流程,認識模型從平面圖像轉化成立體結構的關鍵歷程。

「自然藝想」特展展出8隻珍貴鬼鼠標本,由日本教授青木文一郎在1934至1935年間採集製成。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自然藝想」特展展出8隻珍貴鬼鼠標本,由日本教授青木文一郎在1934至1935年間採集製成。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動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觀眾

延伸閱讀

小車迷必收Hot Wheels G-Wagon 1:64 模型 融合汽車設計與高端時尚

輝達H20已降規為何還難逃美國管制?被DeepSeek嚇到 還與這事有關

川普關稅如何影響AI?吳恩達分析「不只晶片供應」:所有層面都波及!

美中大模型戰火 愈演愈烈

相關新聞

讀物理未來只能去產線輪班? 人力銀行曝數據:月薪近7萬、滿意度逾7成

一名網友近日在Dcard發問:「唸物理所的出路是什麼?是不是都要去科技業產線輪班?」引發熱烈討論。對此,有網友認為,說到未來職涯發展,純物理系畢業是不好找工作的,建議讀電機然後花時間多修一些物理課程,讓自己在工程方面的底子更紮實;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應該是要看個人的研究方向和興趣來選擇,「說真的,可以選擇的工作很多」。

與學生們聚餐 管中閔因這理由「吃不到」:AI時代我活得真BI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昨(19日)在臉書分享一則趣事,表示自己與三位已經踏入學術圈的博士畢業生共進午餐,三人雖然已在中央大學、清華大學與政治大學任教,卻笑稱「預算被刪」,只能點三人套餐,讓他這位老師只能在一旁陪坐、看著學生們開吃。他幽默表示:「這是AI時代,但我感受到的卻是BI(音似台語的悲哀)」。

前助理教授李明璁遭控性騷擾 台大證實解聘、4年不得為師

2023年MeToo運動期間,國立台灣大學前助理教授李明璁遭女學生指控性騷擾,並誘導發展成交往關係。日前台大教評會做成決...

泰晤士2025亞洲高等教育峰會 台大奪「傑出學生支持獎」

世界大學排名機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4月22日於澳門科技大學舉辦20...

畢業專題討論到凌晨…大四女難熬夜憂「不合群」 網列增進效率技巧

無論是做報告還是準備考試,許多學生都會利用夜晚的時間來準備。一名大四的女網友發文,稱她和同學正在準備畢業專題,需要「熬夜」討論,但她本身身體狀況不允許熬夜,擔心自己身體撐不下去,於是詢問網友:「不能熬夜討論的人不負責任嗎?」。

輔仁大學校長去年11月才見教宗 方濟各逝世今起降半旗悼念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昨日逝世享壽88歲。私立輔仁大學校內三旗,包含國旗、教廷旗及校旗降半旗至4月28日,且校內教堂淨心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