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雲增北部略降溫 吳德榮:下周二梅雨季首波鋒面到

百日執政專訪與記者起爭執 川普:你為什麼不同意我?

清大學生再擺攤收二階連署 綠議員聲援強調公民權

戴振博表示,為響應罷免,將於 4月16日(三)、17日(四) 下午五點半開始於清大夜市屈臣氏前擺設行動罷免站,呼籲學子共同守護台灣。圖/民眾提供
戴振博表示,為響應罷免,將於 4月16日(三)、17日(四) 下午五點半開始於清大夜市屈臣氏前擺設行動罷免站,呼籲學子共同守護台灣。圖/民眾提供

清華大學上周發生有學生擬在人社學院大廳擺攤收二階連署書,因訊息提前曝光,有部分人士認為罷免連署行動不應進入校園,校方了解後發現並無學生在連署,事件也落幕。不過,清大人社院又有學生在網路社群發起下午5點半至7點將在人社院大廳擺攤提供二階連署書與收件服務。對此,清大強調,尊重學生言論自由,但提醒學生若有使用場地,會要求依規使用。

清大說,有看到相關網路訊息,校方尊重學生言論自由。如果學生有使用場地,也會請學生依規定申請使用場地。

由於近期不少大學校園都發起設行動連署站的活動,外界有的質疑是政治進入校園,但也有的認為罷免是實現公民權,也是讓學生學習公民權的最好機會,是民主政治的體驗,大學不應禁止學生參與公民活動。後續已有不少大學的學生自主在校園內開辦罷免行動連署站。

清大有學生提到,擺攤設連署行動站是公民權的表現,他們沒有鼓吹或宣講行動,只是安靜提供連署書或收件,認為大學生應對大罷免行動有所了解,也應了解罷免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公民權,不是政黨活動,而是公民運動。

此外,響應台大學生「救臺大罷免」活動,來自清大的校友、目前擔任新竹市雙罷領銜人戴振博,邀請同樣出身清大的現任市議員陳建名、劉彥伶、鄭美娟、劉崇顯共同發聲,強調學生參與公民事務與民主自治的重要性。

劉彥伶指出,憲法保障人民參與罷免的自由,而學生本身亦是社會的一部分,現在正是公民權的切身實踐機會。

戴振博說,呼籲清大學生自由表達與參與政治的基本權利,也呼籲校方應避免對參與罷免相關行動學生有任何形式的干預,捍衛民主校園的開放與多元。今天清大學子發聲,就是為了讓明天的台灣,依然是一個自由而堅實的民主社會。

戴振博表示,為響應罷免,將於 4月16日(三)17日(四) 下午五點半開始於清大夜市屈臣氏前擺設行動罷免站,呼籲學子共同守護台灣。

校園 清大 罷免

延伸閱讀

4綠委罷免疑幽靈連署 張宏陸罷團領銜人送新北檢複訊

基隆罷免綠議員領銜人有信心成案 張之豪:沒在怕的

基隆罷綠議員連署拚第2階段 領銜人:民眾意願降低很艱難

台東罷免藍委黃建賓 罷團自行宣布跨過二階連署門檻

相關新聞

影/中山大學宿舍水溝淪馬卡道澤蟹墳場?環保局公布會勘結果

台灣特有種「馬卡道澤蟹」僅生存在高雄柴山,今年1月有民眾發現中山大學教職員宿舍後方的水溝,疑因生活汙水直接排放其中,淪為...

讀物理未來只能去產線輪班? 人力銀行曝數據:月薪近7萬、滿意度逾7成

一名網友近日在Dcard發問:「唸物理所的出路是什麼?是不是都要去科技業產線輪班?」引發熱烈討論。對此,有網友認為,說到未來職涯發展,純物理系畢業是不好找工作的,建議讀電機然後花時間多修一些物理課程,讓自己在工程方面的底子更紮實;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應該是要看個人的研究方向和興趣來選擇,「說真的,可以選擇的工作很多」。

與學生們聚餐 管中閔因這理由「吃不到」:AI時代我活得真BI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昨(19日)在臉書分享一則趣事,表示自己與三位已經踏入學術圈的博士畢業生共進午餐,三人雖然已在中央大學、清華大學與政治大學任教,卻笑稱「預算被刪」,只能點三人套餐,讓他這位老師只能在一旁陪坐、看著學生們開吃。他幽默表示:「這是AI時代,但我感受到的卻是BI(音似台語的悲哀)」。

前助理教授李明璁遭控性騷擾 台大證實解聘、4年不得為師

2023年MeToo運動期間,國立台灣大學前助理教授李明璁遭女學生指控性騷擾,並誘導發展成交往關係。日前台大教評會做成決...

靠家人就能讀醫學系?她不滿僑生室友直呼「命很賤」 網見貼文:種族歧視

以偏概全?一位醫大生發文抱怨,自己對校內的僑生觀感不佳,尤其是同宿舍的緬甸籍室友,原PO不只對她的生活習慣感到不滿,更看不慣她憑藉僑生身分,不用參與台灣升學考即能就讀醫學系,直呼…

培養觀光人才 東華花蓮限定招考

花蓮過去由台灣觀光學院、大漢技術學院培養在地觀光人才,2校陸續退場,學子被迫離鄉求學。東華大學接棒培育任務,觀光暨休閒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