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沒給自己留餘地」習近平決意硬摃美國 外媒:川普恐須先打電話

只為入鏡拍照!阿里山「鏡頭君」清晨遭襲擊 年輕人夜衝轉鏡頭還比YA

涉嫌收錢包庇非法業者濫倒廢土 3警1稽查員收押禁見

民代批世新30人開課門檻 校方指在有限的資源下提供優質學習環境

議員游淑慧在臉書評論世新大學近期修改規開課辦法規定。圖/取自游淑慧臉書
議員游淑慧在臉書評論世新大學近期修改規開課辦法規定。圖/取自游淑慧臉書

世新大學近期修改開課辦法,調增各系專業選修課程最低人數門檻,一門選修課從原本的25人提高為至少30人選讀才開課,不少學生憂心想選的課「倒課」開不成,甚至影響畢業;校方卻認為更符合學生需求。台北市議員游淑慧指出,進入學校修課還有門檻,得揪團上課?「像旅行社,人數不足不開團?」

世新校方發布聲明反駁,指近期有關本校大學部日間學制選修課程「大規模停開」的網路謠言不斷擴散,甚至被曲解為「減少開課」或「節省經費」的手段。校方秉持「符合時代趨勢」、「傳播科技發展」、「對接就業需求」三大理念設計課程,並在113學年度第二學期增開30門具有學系特色、結合特殊教學場域與專業設備的選修課程,讓總開課數達到612門,比上學期的582門更為豐富。

世新表示,雖然本學期因選課人數不足停開34門選修課程,但仍保留了14門未達人數規範、對學生畢業資格、校外實習及學產合作至關重要的選修課程,充分展現對學生需求的重視。

設定選修課程30人下限的初衷,是為了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下,提供最優質的學習環境,並鼓勵教師優化課程內容以吸引更多學生選修。值得注意的是,停開課程僅占總開課數的5.5%,談不上「大規模取消」。校方理解改變可能引發疑慮,但世新始終以學生權益為核心,積極鼓勵多元學習與跨域發展,並促進教師不斷優化課程設計。

游淑慧質疑,30人開課門檻的理由和算法是什麼?她那個學生人數最多的年代,很多課也未必每班有30人,大學又不是小學、中學,大家都學一樣的,大學教育的可貴就在於,除了必修課程外,年輕朋友還可以在4年中修習很多不同、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游淑慧指出,不管學生和教育部的反對「世新仍態度強硬說會繼續推動下去」世新的學雜費收費也不便宜,想代替學生請問教育部,進入這種無法滿足受教權的大學,該如何自救他助?她說,如果這是既定政策,未來招生須知或說明會,真的請大聲說清楚,本校所有開課清單僅供參考,一切以每學期市場喜好度浮動變化。

世新大學近期修改規開課辦法規定,調增各系專業選修課程最低人數門檻,一門選修課需有至少30人選讀才開課。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世新大學近期修改規開課辦法規定,調增各系專業選修課程最低人數門檻,一門選修課需有至少30人選讀才開課。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世新大學 教育部 門檻

延伸閱讀

綠指普發現金掏空政府 游淑慧反批:超收亂花才是掏空

游淑慧質疑楊舒雅說「合法的飯」 吳欣岱反擊:重華輕台

饒舌歌手喊補助「合法的飯不要?」 游淑慧:政府補助的標準是甚麼?

親密照風波曹興誠嗆真的又怎樣 游淑慧酸:綠營水準

相關新聞

讀物理未來只能去產線輪班? 人力銀行曝數據:月薪近7萬、滿意度逾7成

一名網友近日在Dcard發問:「唸物理所的出路是什麼?是不是都要去科技業產線輪班?」引發熱烈討論。對此,有網友認為,說到未來職涯發展,純物理系畢業是不好找工作的,建議讀電機然後花時間多修一些物理課程,讓自己在工程方面的底子更紮實;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應該是要看個人的研究方向和興趣來選擇,「說真的,可以選擇的工作很多」。

與學生們聚餐 管中閔因這理由「吃不到」:AI時代我活得真BI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昨(19日)在臉書分享一則趣事,表示自己與三位已經踏入學術圈的博士畢業生共進午餐,三人雖然已在中央大學、清華大學與政治大學任教,卻笑稱「預算被刪」,只能點三人套餐,讓他這位老師只能在一旁陪坐、看著學生們開吃。他幽默表示:「這是AI時代,但我感受到的卻是BI(音似台語的悲哀)」。

前助理教授李明璁遭控性騷擾 台大證實解聘、4年不得為師

2023年MeToo運動期間,國立台灣大學前助理教授李明璁遭女學生指控性騷擾,並誘導發展成交往關係。日前台大教評會做成決...

南市消防領先全國 攜手陽交大推消防員職場健康促進App

針對消防員高壓、輪班、危險工作環境所導致的身心健康問題,台南市消防局率全國之先,引進結合行為科學與數位健康管理技術技術智...

專案教師遭濫用如免洗筷 教部祭上限令「少聘1人給10萬元」

因缺乏法律明文保障,大專校院專案教師曾遭濫用被視為學界「免洗筷」,為此,教育部要求大專校院自112學年起不得再增加專案教...

中山、高雄大學擬併校…中山近7成7學生反對 2校生皆首選「這校名」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大學合併備受討論,兩校學生會近日針對合校支持度、校名及學生擔憂等項目進行意見調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