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夏至」飆36度高溫!未來10天關注熱帶擾動發展 成颱機率達50%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台大擬調整A+分數區間和人數比率,計畫於一一四學年實施。記者許正宏/攝影
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台大擬調整A+分數區間和人數比率,計畫於一一四學年實施。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究所也會被質疑。台大擬調整A+分數區間和人數比率,其他頂大也在考慮是否加入。

台大稱 拿高分不一定代表優秀

台大教務長王泓仁表示,台大實施成績等第制十三年來,A+及A的總和比率從四成六增加至五成九,主要源自於A+的增幅。國外大學通常規定A及A+的比率總和約三成。

台大分析成績通膨影響,包括失去鑑別度、不利追求卓越、影響修課規畫和降低信賴度等。王泓仁解釋,對雇主或國外學校而言,台大學生的高分數不一定就代表優秀表現。

台大教務處建議調整方案包括:調整對照百分制分數,例如,以往九十分以上就是A+,有可能調整成九十五分以上才是A+;訂定A+人數比率(例如百分之十至十五),小班有例外彈性。台大正在尋求共識,計畫於一一四學年實施。

王泓仁說,上述調整計畫目前尚未定案,仍在向各學院溝通說明並徵詢意見,希望未來學生在決定選修什麼課時,能回歸專業需求考量,減少分數考量。台大學生會日前已展開「A+分數區間調整政策看法調查」,目前在問卷回收尾聲。

清華大學也曾出現「成績通膨」,推動「T分數」與「等級制」並用。學生修「太甜」或「太涼」的課程即使拿到高分,T分數反而偏低,反之若修的課很難,即使分數低,但T分數反而會偏高。

清大憂 難以鑑別學生實力差異

清大教務長巫勇賢說,如果學生認為容易取得較高分數,可能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的深度和品質。過於寬鬆的評分標準可能導致課程挑戰性下降,學生更傾向於選擇容易得高分的課程,而不是以興趣為導向選擇修習科目,不利於跨領域學習推動。

巫勇賢指出,GPA學科成績的平均績點過高,導致優秀學生與普通學生的成績差距縮小,難以鑑別學生的實力。尤其對於研究所招生、求職等場合,GPA可能失去原有的參考價值。

陽明交大建議 各大學聯合行動

陽明交大教務長陳永昇說,各大學或至少頂大應該聯合推動,比較有機會成功,否則學生抱怨,其他學校成績打比較高,不利於本校學生出去跟他校學生評比,這樣的怨言會形成強大阻力。台灣科大教務長陳素芬也認為,成績通膨不是單一大學可以改善,成績是學生攻讀研究所重要的依據,公平對學生很重要。

成大表示,就一○八到一一二學年度學生修課成績等第分析,成大A+與A的占比平均為百分之三十五,占比與國外大學評分相近,唯文學院及電資學院的「A+與A」占比略高於其它學院,總體來看成大並無分數膨脹的問題。

據了解,台大、台師大、台科大與陽明交大等校教務長約定,將於本月針對成績通膨開會討論。

台大、台師大成績通膨 製表/生活文教中心
台大、台師大成績通膨 製表/生活文教中心

陽明交大 大學生 台大

延伸閱讀

北京大力推動低空經濟 中國大學搶設相關科系

Fed官員示警通膨回升風險 利率政策應維持限制性

美前總統卡特也曾遇過高通膨高油價 當時他是這麼應對的...

在學期間優秀…台達電清大高材生意外身亡 師長悲痛種樹永懷

相關新聞

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 台大名列63史上最佳 校方:作為提升與進步的參考

QS 2026世界大學排名於台灣時間6月19日上午公布,國立台灣大學排名63,為史上最佳成績,也再較上年度QS 2025...

虎科大啟動微藻固態系統可固碳 還能神奇變成面膜

配合中央政府推動淨零碳排與永續教育政策,虎尾科技大學在校園打造微藻固碳循環系統,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達到碳捕捉與水質...

獨/台大碩士生被駭客取消報到...家屬求助無門 報警爭學籍

國立台灣大學研究所正備取生報到系統的入口網站近日驚爆重大資安漏洞,陳姓碩士班正取生的報到資格突遭不明人士冒名竄改成「錄取...

逢甲發千字文說明 曝男大生原答應不出席畢典…最終反悔現身

台中逢甲大學機電系6日舉辦畢業典禮,因2名學生疑涉性平事件皆到場,引發家長不滿,畢典最終被迫取消。逢甲大學今發出千字聲明...

昨晚家長開戰畢典喊停! 今晚逢甲大學全校畢典有辦成了

台中逢甲大學機電系昨晚畢典,2名家長因性平事件對峙開罵,畢典被迫取消,引發爭議,校方後聲明道歉,也讓今晚登場的逢甲大學全...

不後悔22年前拒讀台大…徐伯均自揭「學霸非不勞而獲」 籲別浪費基因裡的好奇心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40歲的徐伯均,回首18歲時意氣風發的選擇,從未後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