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Threads更新1超好用功能 網友傻眼吐槽:這樣幹嘛還用脆?

情勒式執政 民進黨遭酸地球唯一擁2兆9千萬的窮困政府

澳網/苦戰3盤拍退第2種子 謝淑薇晉級女雙決賽放眼衛冕

確定了!清華大學校務會議通過整併中華大學意向案

國立清華大學先前傳出欲整併私立中華大學,清大校務會議今全票通過整併案,宣布將與中華大學接續討論整併具體規畫,預計於明年向教育部提交計畫書。圖/清大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先前傳出欲整併私立中華大學,清大校務會議今全票通過整併案,宣布將與中華大學接續討論整併具體規畫,預計於明年向教育部提交計畫書。圖/清大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先前傳出欲整併私立中華大學,清大校務會議今全票通過整併案,宣布將與中華大學接續討論整併具體規畫,預計於明年向教育部提交計畫書。清大說,感謝中華大學捐贈校地及校產,將秉持中華大學董事會私人興學的初衷,在中華校地設立「清華²科技園區」,由半導體學院首先進駐。

清大指出,整併中華大學意向案已在上個月的校務發展委員會討論,並經全票通過,依校內程序送交今召開的校務會議討論通過。校務會議的組成包括1百多位教師、職員及學生代表。

清大說明,中華大學是最鄰近新竹科園學區的私立大學,地理條件優越,未來繼續培育半導體人才的發展可期,對產業發展也有正面助益。清大將在此設立「清華²科技園區」,華平方象徵清華與中華合力培育人才與研究發展的願景。

清大指出,在半導體學院院長林本堅的帶領下,半導體學院將首先進駐「清華²科技園區」,其他既有及新設的院、系、所與創新育成中心也將視發展需要延伸至新校區。

此外,「清華²科技園區」也將對準國發會「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開展國家核心戰略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整合國衛院等公部門研究動能、鏈結竹科企業,構建產學技轉平台,形成半導體聚落;提供國內外新創企業研發空間,規劃國際大廠進駐竹科路徑,吸引外資來台設立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串聯竹科科技廊帶。

清大校長高為元指出,國外許多知名大學都設有科學園區,如美國史丹佛大學早在1951年即設立占地2百多公頃的研究園區,成為其後矽谷興起的關鍵與引擎;聖地牙哥加州大學也設有研究園區,吸引許多新創公司及研究人員進駐,促進創新技術的商業化,也提升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及全球競爭力。

國內第一件公、私立大學的整併案,是教育部去年通過的台科大與華夏科大整併案,等到華夏學生原校畢業、學校退場後,再由台科大接手。教育部建議未來的公私併也可採取類似的模式。因此,清華大學與中華大學整併案也將參採以上整併模式進行。

根據私立大學法第74條,學校法人解散清算後,其賸餘財產歸屬可依董事會決議,並報請主管機關核定後,捐贈予公立學校、其他私立學校的學校法人,或辦理教育、文化、社會福利事業的財團法人。

清大指出,與中華大學的接觸始於今年2月,雙方互訪後成立專案工作小組,初步評估公私整併可行性、資源活化與整合效益等事項,並將評估結果帶回校內進行相關程序討論,逐步形成共識。此案也獲得清大校友總會積極支持。整併案的成功在於細節的落實,未來將與校內師生充分溝通,謹慎進行財務分析、人事成本、跨校區行政管理、各校區定位、投產效益等各項評估。

半導體 清大

延伸閱讀

馬龍粉絲聲量蓋過「民主」之聲 清大生曝與馬龍交流的祕密

影/陸生參訪清大出現五星旗爆騷亂 台灣獨立、中國統一互嗆

陸生團明將探台積電秘密 清大生要唱「台灣尚勇」迎接

清大揭開癌細胞愛吃糖的秘密 找到治療癌症關鍵

相關新聞

台師大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將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突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

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靜宜大學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114年青年職涯輔導中區召集學校」;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魏清圳職產長表示,靜宜任中區召...

大陸明星趙露絲母校明道大學何去何從?彰化立委盼地方接管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到明道大學考察,縣長王惠美趕到,再次請行政院通過彰化縣政府接管明道大學,配合相鄰99公頃彰南產業園區整...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

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班今年將招生 台師大教授不看好

70年歷史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

印尼親王TEJO親手鑄劍送虎科大 直言台灣是他的第2故鄉

印尼親王K.R.A.TEJO BAGUS SUNARYO,同時也是梭羅王室宮廷藝術文化總監,應虎尾科技大邀請今天來台拜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