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學測首日決戰理組! 數A、自然科登場 注意事項一次看

苗博雅直播批藍白 觀眾call in直球問:執行死刑 沒譴責賴清德?

冷氣團+輻射冷卻發威 苗栗大河3.5度、新竹峨眉5.7度極端低溫

昔遭學生戲稱「鬼屋」 台大舊機械館華麗變身工學院博物館

國立台灣大學內舊機械館興建於1943年,也是台北帝國大學時期興建的最後一棟建物,距今已有逾80年歷史並被登錄為歷史建築,近期翻新為工學博物館並對外開放。記者許維寧/攝影
國立台灣大學內舊機械館興建於1943年,也是台北帝國大學時期興建的最後一棟建物,距今已有逾80年歷史並被登錄為歷史建築,近期翻新為工學博物館並對外開放。記者許維寧/攝影

國立台灣大學內舊機械館興建於1943年,也是台北帝國大學時期興建的最後一棟建物,距今已有逾80年歷史並被登錄為歷史建築。過去由於年久失修,曾被台大學生戲稱為「舊機鬼屋」,後機械系投入數億元修繕,近期「華麗轉身」翻新為工學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台大舊機械館於帝國大學時期曾由工學部四系共用,後改為機械系專屬教學空間,再轉變為教師研究室和行政空間,近年則成為機械系學生活動中心。

工學博物館執行長黃凱蘭,當年為了顧及動線,經評估後拆除舊機械館的左側建物保留右側,而後續伴隨工學院綜合大樓落成,多數教師已不再使用舊機械館,該館則變成學生活動天地,多為系學會、K書中心等。

但黃凱蘭也談到,當時無多餘經費,整棟舊機械館修修補補、內部老舊。為此,學生曾在舊機械館舉辦「鬼屋活動」,一方面調侃建物爛得像鬼屋,同時也訴求希望能有更完善的學生活動空間。

黃凱蘭指出,學系曾經討論是否將建物翻修成咖啡館,但後續認為,台大校園不缺一棟作為咖啡館的歷史建物,卻不會再有第二棟樓適合作為博物館。於是經全系共識,後續投入數億元、耗時約10年修復,於今年揭幕為工學博物館,博物館隸屬於台大機械系,未來維運、策展由機械系自籌財源。

台大工學博物館於揭幕後推出首個展覽「HERE with M.E」M.E代表機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也是工學博物館Museum of Engineering縮寫,象徵台大機械人世世代代同在的空間。

展區分三部分,展區一展出由台大教師研發、比特斯拉更早的雛形電動車,20年前的太陽能車Formosun 3,以及近年由學生自主打造的賽車Epsilon 4;第二展區則藉由老照片、歷史物件,揭示舊機械館演變和修復後的理念;第三展區則為歷年來的師生專業創意。

黃凱蘭談到,舊館過去被視為校園毒瘤,後又因整修封閉了數年,近年不少學生對舊館缺乏記憶,希望藉由本次博物館展覽華麗轉身、對外開放,也以嶄新的面貌面對社會大眾。

台大工學博物館位於台大羅斯福路校本部,每週二、三與國定假日休館,開館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週末延長至17時。

由學生自主打造的賽車Epsilon 4。記者許維寧/攝影
由學生自主打造的賽車Epsilon 4。記者許維寧/攝影
20年前的太陽能車Formosun 3。記者許維寧/攝影
20年前的太陽能車Formosun 3。記者許維寧/攝影

博物館 台大 台灣大學 歷史建築

延伸閱讀

陳澄波誕辰130週年!臺博館特展以8件真跡向臺灣的自然力對話

營業體量增至4億 台人館長帶領南京雲錦博物館轉虧為盈

南市博物館腹地空間受限 立委竟脫口「建議不要去,不然會失望」

胞兄黃村告別式 雲林縣議長黃凱哽咽淚別

相關新聞

台師大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將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突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

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靜宜大學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114年青年職涯輔導中區召集學校」;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魏清圳職產長表示,靜宜任中區召...

大陸明星趙露絲母校明道大學何去何從?彰化立委盼地方接管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到明道大學考察,縣長王惠美趕到,再次請行政院通過彰化縣政府接管明道大學,配合相鄰99公頃彰南產業園區整...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

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班今年將招生 台師大教授不看好

70年歷史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

印尼親王TEJO親手鑄劍送虎科大 直言台灣是他的第2故鄉

印尼親王K.R.A.TEJO BAGUS SUNARYO,同時也是梭羅王室宮廷藝術文化總監,應虎尾科技大邀請今天來台拜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