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市承德路8天內2起大車釀禍 騎士頭部遭輾亡…女兒到場痛哭

北檢聲請勘驗柯文哲行動硬碟 陳佩琪反嗆:該驗「訊問」病人

大專校院AI聯盟選課數據一次看 學生團體直指4大問題

教育部9月初召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記者會,開放聯盟25校學生修課,但不少聯盟學校選課狀況不盡理想。圖/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9月初召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記者會,開放聯盟25校學生修課,但不少聯盟學校選課狀況不盡理想。圖/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9月初召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記者會,本學期邀集台大、清大等校開設人工智慧導論等五門課程,開放聯盟25校學生修課,但不少聯盟學校選課狀況不盡理想,學生團體近日也向修課學生調查,學生反映英語授課影響修課意願;再者,部分學校僅於開學當周發送課程資訊,導致學生無法即時規劃選課。

大專校院AI聯盟首波提供五門課程供聯盟學校學生選修,聯盟學校機器學習課程可個別分得10個名額,自然語言處理各校上限50個名額,另三門課則個別可分得45個,名額總計約5300個,教育部日前回應,本學期聯盟內25校僅2527名學生,但稱達標。

本報近日也取得教育部針對五門課選課人數統計,一所聯盟學校可分得約195個選課名額,但如部分公立大學不到30人修讀。學生團體EdYouth台灣一滴優教育協會也向修課學生調查,因籌備時間過短,隨後在教學現場實施後也暴露出課程難度高、課程數量少、英語授課困難以及宣傳不足等問題。

EdYouth指出,TAICA目前開設的課程,五門課中兩門為英語授課,可能因此降低學生選課意願,也發現此次開設的五門課程中,僅一門與商管財經相關,無法滿足部分學生的修課需求。

再者,EdYouth也談到,甚至有學生反映,校方於開學當周才寄信宣傳,當時初選已結束,欲加選者可能因學分上限無法選課,影響學生修課。

中央大學教務長王文俊表示,聯盟課程現階段均由外校教師開設、採線上教學,對學生而言學習效果可能沒有這麼理想,課程也可能比較難,而中央資工、電機等也有不錯的師資和課程,並開設類似的必修課。加上當時公告聯盟課程時已過了學校初選階段,很多學生都已完成選課,諸多原因都會左右學生選讀意願。

國民黨籍立委葛如鈞指出,先前已提醒教育部應留意聯盟學校間的排擠效應,尤其原校教授肯定會不開心,且計畫牽涉25所學校,排擠效應教育部須留意疏導,透過網路嘉惠真正需要的學校。又五門前導課程還是原開課學校學生占多數,如機器學習由台大教授開設,591個修課人數中400多人來自台大,跨校宣傳力度也應再加強。

EdYouth也建議,TAICA應開設AI基礎課程、降低門檻,並增加更多跨領域課程,特別是在商管財經學群中的AI應用課程,保障各領域學生學習權益。此外,英語授課課程也能適時增加課後字幕等,並提前規劃課程宣導。實施後的困境需要投入更多自資源、時間克服,針對問題改善才能實現TAICA的初衷。

教育部針對TAICA五門課選課人數統計。圖/葛如鈞立委辦公室提供
教育部針對TAICA五門課選課人數統計。圖/葛如鈞立委辦公室提供

台大 教育部 英語

延伸閱讀

境外生學工亂象 前校長:赴越南招生接我的人就是仲介

教部調降114學年高中班級人數 逾200校受影響

藍青年團訪星與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學者晤談 收穫頗豐

憂美籍未成年猥褻犯入補習班 教育部:明公布清查進度

相關新聞

台大試辦高中先修 入學可抵學分

國內多間頂大近來紛紛把開課計畫向下延伸到高中,其中台大將在今年九月試辦「高中生進階課程計畫」,讓高中生提早進入台大修課;...

自學就好?他喊「AI什麼都會」 酸重考研究所浪費人生掀論戰

科技越來越進步,AI也逐漸成為現代人依賴的工具。有網友說現在網路相當發達,再加上AI越來越成熟,什麼資訊都找得到,既然這樣就沒有必要讀研究所,甚至直言「重考研究所根本是在浪費人生」,貼文引起兩派留言激辯。

大學1科系被黃仁勳點名想讀 近半數學子卻後悔:出路窄沒環境

許多學子在選填大學科系時都會思考未來出路,而隨著AI盛行,相關科系也成為不少人的目標,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卻點名生命科學時代來臨,這也讓學子們好奇讀生科究竟好不好?

高雄某科大電腦教室突冒噴泉 學生跳桌奔逃網友笑稱是蜘蛛人

高雄某科技大學電腦教室今天上課上到一半,牆壁冷氣冷卻管線孔突現噴泉,不過洩下來的水骯髒混濁,嚇得學生竄逃,還有人跳桌奔逃...

台大畢業歌《上台大便》掀議 創作者發聲拋3問:盼促成思考與改變

台灣大學畢聯會日前公布113級畢業歌徵選結果,《上台大便》一曲以俏皮的旋律、精熟的木吉他編曲...

雙北推市立大學 當「城市大腦」

台北市長蔣萬安要求打造市立大學成為市府智庫,貼近地氣提供政策具體做法。新北副市長劉和然近期也提出設置「新北市立大學」構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