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蘭嶼發聲…屏東大學3學生記錄災況 入圍曾虛白新聞獎

屏東大學3名學生呂承隆、林仟築、林彥汝(右起),以小犬颱風襲擊蘭嶼後災後狀況及重建為題拍攝影片《蘭天之島的眼淚》,參加第50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獲得入圍。圖/《蘭天之島的眼淚》團隊提供
屏東大學3名學生呂承隆、林仟築、林彥汝(右起),以小犬颱風襲擊蘭嶼後災後狀況及重建為題拍攝影片《蘭天之島的眼淚》,參加第50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獲得入圍。圖/《蘭天之島的眼淚》團隊提供

屏東大學3名學生呂承隆、林仟築、林彥汝,以2023年10月4日小犬颱風襲擊蘭嶼災後狀況及重建為題,拍攝影片《蘭天之島的眼淚》,參加第50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入圍台電大專院校學生環境與生態永續報導獎-影音類,消息傳回3人都很開心。

3人是在風災過後2個月前往蘭嶼,訪問了鄉公所、學者及當地居民,了解並紀錄當地居民面臨的災後困境。除了紀錄風災造成的物質損失,及對生活、基礎設施帶來的重大衝擊,也針對垃圾處理等長期問題上,政府部門執行的複雜性和困難性進行探討。

團隊也諮詢環境治理領域專家董恩慈,提出生態恢復策略和建議,幫助蘭嶼能更有效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過程中最大難題是蘭嶼人對鏡頭非常抗拒,擔憂發言會冒犯或造成部落的困擾,因此需長期與受訪者建立信任關係。

過程中團隊也遇到航班取消、NGO無法受訪、當地不接受空拍機等突發況狀,所幸在團隊靈機應變下,困難一一解決。最終經3、4次修改版面,終於完成作品,參加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後也獲得入圍,讓3人非常開心。

社發系一甲呂承隆說,蘭嶼給大家印象是飛魚季、丁字褲、拼板舟,小犬颱風讓人看到了蘭嶼的脆弱,也透過屏東大學的自我實踐計畫,了解這美麗島嶼的另一面,提醒大家島民並不只生活於旅遊旺季,在島上面臨各種氣候變化,遇到困境,台灣社會也該關心。

社發系一甲林仟築說,由於經費有限無法多次登島,多數只能電訪或線上面談,這次雖訪問了民眾、鄉公所等,可惜未能訪問當地NGO組織,是本次計畫的缺憾,希望未來有相關影音還能與之合作。

文創系三甲林彥汝說,訪問蘭嶼學者董恩慈,他說蘭嶼因地緣關係應要組成一個島嶼防護網,積極建設網路相關設備,讓災害來臨時能起到作用。政府政策不接地氣,鮮少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這是政府需要改善進步的地方。

學生希望,透過這部影片展現蘭嶼重建的進度和規畫,同時看到蘭嶼居民的堅韌精神;不僅是災後重建的紀錄,更是一個關於民族韌性和團結的歷程。

屏東大學3名學生呂承隆、林仟築、林彥汝(右起),以小犬颱風襲擊蘭嶼後災後狀況及重建為題拍攝影片《蘭天之島的眼淚》,參加第50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獲得入圍。圖/《蘭天之島的眼淚》團隊提供
屏東大學3名學生呂承隆、林仟築、林彥汝(右起),以小犬颱風襲擊蘭嶼後災後狀況及重建為題拍攝影片《蘭天之島的眼淚》,參加第50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獲得入圍。圖/《蘭天之島的眼淚》團隊提供
屏東大學3名學生以小犬颱風襲擊蘭嶼後災後狀況及重建為題拍攝影片《蘭天之島的眼淚》,影片中討論到蘭嶼垃圾處理等長期問題。圖/《蘭天之島的眼淚》團隊提供
屏東大學3名學生以小犬颱風襲擊蘭嶼後災後狀況及重建為題拍攝影片《蘭天之島的眼淚》,影片中討論到蘭嶼垃圾處理等長期問題。圖/《蘭天之島的眼淚》團隊提供

小犬颱風 屏東大學 災後 蘭嶼

延伸閱讀

校園新鮮事/為蘭嶼發聲 3學生記錄災況 入圍曾虛白新聞獎

相關新聞

台師大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將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突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

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靜宜大學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114年青年職涯輔導中區召集學校」;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魏清圳職產長表示,靜宜任中區召...

大陸明星趙露絲母校明道大學何去何從?彰化立委盼地方接管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到明道大學考察,縣長王惠美趕到,再次請行政院通過彰化縣政府接管明道大學,配合相鄰99公頃彰南產業園區整...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

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班今年將招生 台師大教授不看好

70年歷史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

印尼親王TEJO親手鑄劍送虎科大 直言台灣是他的第2故鄉

印尼親王K.R.A.TEJO BAGUS SUNARYO,同時也是梭羅王室宮廷藝術文化總監,應虎尾科技大邀請今天來台拜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