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警報、隔空量心跳 中山大學研發4D感測技術整合通訊同步

國科會計畫成功研發4D感測技術將6G、WIFI通訊整合感測應用,未來將有機會應用在老人跌倒警報、駕駛疲勞感測器等各種商品。圖為中山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洪子聖(中)、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徐碩鴻(右)、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蔡作敏(左)。記者張博瑞/攝影
國科會計畫成功研發4D感測技術將6G、WIFI通訊整合感測應用,未來將有機會應用在老人跌倒警報、駕駛疲勞感測器等各種商品。圖為中山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洪子聖(中)、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徐碩鴻(右)、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蔡作敏(左)。記者張博瑞/攝影

「次世代通訊產業」是政府推動的主要產業之一,在國科會的計畫支持下,由中山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洪子聖主持的團隊,成功研發最新「4D感測技術」,將6G、WIFI通訊整合感測應用,未來將有機會應用在老人跌倒警報、駕駛疲勞感測器等各種商品。

國科會今舉辦「下世代通訊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專案」成果分享,國科會工程處洪樂文處長指出,整合通訊跟感測的無線傳輸技術是下個世代重要發展。他說,洪子聖等人研發的技術能夠無縫整合於現代通訊系統,隨時隨地提供多元化的無線感測服務,提升生活便利性與安全性,促進健康,實現樂活願景。

洪子聖表示,過往在討論無線電波,都較注重在通訊功能,但該電磁波碰到周遭物體產生的「都卜勒效益」是可以用來感測人體位移的,只是以往利用通訊技術進行感測,對於人體的心跳、呼吸等生理現象偵測,會因移動量太小,無法達到太精準的程度,而此研究成功讓「4D感測技術」搭配AI,來辨識受監測者的人體動作,並隔空量測心跳、呼吸等生理狀態。

洪子聖指出,4D感測技術,未來應用包含入侵偵測、智慧交通、智慧工廠及健康照護等。如老人家中跌倒,透過位移與生理訊號,可馬上發送急救訊號;寵物經濟當道,許多飼主外出工作,會擔心家中「毛小孩」的安危,透過頻譜偵測,無論是牆壁或大型傢俱,都能輕鬆穿越。

被問及用於健康照護等重要運用,要如何降低誤判的可能,洪子聖則解釋,感測之後仍需要經過AI技術的辨識、判讀,因此AI技術的準確度相當重要,需要有大量且全天候的訓練 ,幫助AI辨識。

星相科技公司執行長蔡忠旺認為,未來該技術的應用層面很廣,尤其今新技術提高偵測精準度,偵測某區域有無人的「存在感測器」就有許多發展可能,像是車內孩童遺留偵測器、危險區域進入警報,也大幅提升老人跌倒的判斷。

不過,洪子聖也坦言,該技術要商品化還得視國際感測技術標準的進度,最快明年會有WIFI感測技術標準出爐,而6G感測技術標準則預計2028年到2030才會推出。

「4D感測技術」的晶片雛形。記者張博瑞/攝影
「4D感測技術」的晶片雛形。記者張博瑞/攝影
中山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洪子聖解釋新技術的突破。記者張博瑞/攝影
中山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洪子聖解釋新技術的突破。記者張博瑞/攝影

國科會 成功 警報

延伸閱讀

國科會博班獎學金115年將取消「甄選」類 全數核配學校

科普環島列車21日啟程 融合AI衛星減震多元主題吸睛

吳誠文:盼建立全球合作平台 推動量子科技產業化

網通業新一波換機潮來了 智易、達發、啟碁、合勤控、中磊接單爆發

相關新聞

台大試辦高中先修 入學可抵學分

國內多間頂大近來紛紛把開課計畫向下延伸到高中,其中台大將在今年九月試辦「高中生進階課程計畫」,讓高中生提早進入台大修課;...

自學就好?他喊「AI什麼都會」 酸重考研究所浪費人生掀論戰

科技越來越進步,AI也逐漸成為現代人依賴的工具。有網友說現在網路相當發達,再加上AI越來越成熟,什麼資訊都找得到,既然這樣就沒有必要讀研究所,甚至直言「重考研究所根本是在浪費人生」,貼文引起兩派留言激辯。

大學1科系被黃仁勳點名想讀 近半數學子卻後悔:出路窄沒環境

許多學子在選填大學科系時都會思考未來出路,而隨著AI盛行,相關科系也成為不少人的目標,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卻點名生命科學時代來臨,這也讓學子們好奇讀生科究竟好不好?

高雄某科大電腦教室突冒噴泉 學生跳桌奔逃網友笑稱是蜘蛛人

高雄某科技大學電腦教室今天上課上到一半,牆壁冷氣冷卻管線孔突現噴泉,不過洩下來的水骯髒混濁,嚇得學生竄逃,還有人跳桌奔逃...

台大畢業歌《上台大便》掀議 創作者發聲拋3問:盼促成思考與改變

台灣大學畢聯會日前公布113級畢業歌徵選結果,《上台大便》一曲以俏皮的旋律、精熟的木吉他編曲...

雙北推市立大學 當「城市大腦」

台北市長蔣萬安要求打造市立大學成為市府智庫,貼近地氣提供政策具體做法。新北副市長劉和然近期也提出設置「新北市立大學」構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