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AI浪潮 教育部明年2月推跨領域學士學位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今參與陽明交通大學主辦的「AI與人文的取捨:台灣高教的未來與挑戰」論壇,指出教育部預計自113學年第2學期起推動「跨領域學士學位」,有幾所指標型大學試辦,學生可在大學期間於4個領域各修18個學分,在畢業證書上以跨領域學士畢業。
「AI與人文的取捨」論壇由陽交大校長林奇宏帶領討論,第一階段談「AI時代下大學人才培育」。葉丙成透露,未來教育部將推動「跨領域學士學位」,第一波會邀請陽明交大、政大、師大、成大、中央等指標型大學加入計畫。接下來教育部會成立專案辦公室來處理相關事務,例如學位牽涉到很多校內法規、制度的改變,就能透過辦公室告訴提供學校相關資訊,讓大家比較敢放寬心去做。
跟雙主修、輔系制度相比,葉丙成指出,跨領域學士學位會比較像是「4個輔系」的概念,4個領域各修18個學分,並在畢業證書上註明。他說,訂出4個是擔心跨領域太多擔心像沾醬油、太少就會像輔系,但也會讓學校有空間調整。學生進入科系後,可以選擇原系或是跨領域學士畢業,就不會影響科系員額。
葉丙成表示,這個學制還要透過各校教務會議、行政會議討論,如果113學年第一學期順利通過,希望能在學期中公布,並預期第2學期會有幾家指標型大學開始推動。
論壇中也提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葉丙成指出,根據牛津大學2013年的研究,現有的職業有47%以上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所有的國家在教育上著重的能力都一樣,也就是培養下一代年輕人自主學習的能力,無論什麼興起、什麼當紅,都可以讓自己的學習跟上時代。
中研院院士梁賡義引用了院士孔祥重曾說的:「AI需要與人類價值觀和社會需求保持一致」提醒AI作為輔助工具,並非毫無缺點。面對AI浪潮的影響,梁賡義也提醒,人格薰陶、獨立思考、價值判斷、人文關懷很重要,好奇心要從小札根,跨領域是創新必要的方向。
陽明交大教務長陳永昇分享,學校已推學期「16+2」周,有些老師擔心16周教不完,但在快速變化的世界,新知識不斷出來,與其花18周教學生很快就會過時的知識,倒不如在學校的這段時間給學生基本的知識,讓學生有自主學習能力。
陽交大電子所博士班4年級學生賴林鴻表示,他除了是學生,也是IC設計課程的助教,他發現學生很會善用AI工具,過去程式都是自己寫,現在學生會自己打一行,讓AI打剩下100行。他也觀察,善用AI工具的學生往往更能掌握跨領域知識,創造更豐富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