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解剖學老師有問必答 生命教育是初衷
在解剖學課堂上,高雄醫學大學助理教授何宛怡是學生眼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她在教學時嚴格督促學生學習,因為每一位醫師或治療師,未來都要為病人負責。對她來說,學習解剖不只是精進醫術,也是學習生命教育。
曾獲師鐸獎的何宛怡教授大體解剖學、胚胎學及組織學,她碰到同學的疑難雜症有問必答,學生對她都有很高的評價:「她很會開(大體)」、「在開大體方面真的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每次都最希望能找老師來指導…」。
何宛怡說,開大體如同一門手藝,需要不斷訓練。醫學系學生初次接觸解剖,需要學習怎麼使用器械,了解解剖刀的刀片要怎麼裝、止血鉗要怎麼用,接下來要掌握使用的器械與正確的時機,何時用小剪刀、大剪刀,一刀切下去要多深,都有講究,「能夠去除不必要的組織,留下要觀察的構造,至少要練個幾年。」
解剖學不能只靠死背,而是要親自實作,師父帶入門、修行在個人,何宛怡總是提醒學生:「你們經驗值要自己累積,不要遇到困難就找老師。因為我的經驗值是大魔王等級,不要再幫老師累積經驗值了。」
何宛怡每一次上解剖學時,都會自我策勵,在教學時一定要盡心盡力,嚴格督促學生學習,因為每一位醫師或治療師,未來都要為病人負責。而在大體老師的啟用典禮上,家屬都會分享與大體老師生前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他們捐贈大體的原因,這讓何宛怡更加堅定她的初衷。「其實這些大體老師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學習解剖不只是精進醫術,也是在學習一種生命教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