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與高雄地嶽殿合作開課 帶學生體驗「問事」
民間信仰「問事」感情、婚姻、健康、升官、求財、考運,解決信眾疑難雜症,也成為信眾重要寄託,中山大學中文系為了觀察問事背後心理機制,以及能否帶來身心的療癒,今年與高雄地嶽殿合作開課,推出「身心『聊』癒:問事工作坊」與微學分課程,希望透過這個「另類課程」讓學生到廟裡體驗問事,更了解信仰文化。
課程由外文系校友、下港人文化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阮偉華,帶著學生前往地嶽殿實際體驗問事的過程,首先由地嶽殿法師黃致毅帶領師生進行團拜,並進行「關手轎」儀式,法師敲鑼頌唸請神咒,手轎晃動幅度由輕至重,神明降駕後,手轎開始桌面畫出圖樣,為眾師生「指點迷津」。
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羅景文說,屏氣凝神地觀看手轎不斷在香粉上畫出的內容,心情也隨之起伏,不過課程也強調「問事」為神人溝通的一種方式,每位體驗者感受不同,但無論如何切勿過度迷信。
羅景文說,這次活動由中山大學文學院院核心計畫「信仰敘事與儀式療癒」及教務處支持,中文系主任杜佳倫與校內教職員生也共同參與,希望未來能推出更多相關課程,推廣台灣民間信仰,讓民俗文化不再受到誤解,信仰活動不再蒙上神秘面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