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身陷京華城案 陳佩琪「獨特理財方式」成話題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政道辭世 留下8字箴言勉清大師生

清大表示,李政道曾為學子寫下:「不怕迷路,才能求證」,也希望這句嘉言繼續鼓勵清大立志投身研究的師生。圖/清大提供
清大表示,李政道曾為學子寫下:「不怕迷路,才能求證」,也希望這句嘉言繼續鼓勵清大立志投身研究的師生。圖/清大提供

清華大學傑出校友、名譽博士,也是首位華裔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政道4日在美辭世,享耆壽98歲,消息傳來,令清華人深感悲痛。清大表示,李政道曾為學子寫下:「不怕迷路,才能求證」,也希望這句嘉言繼續鼓勵清大立志投身研究的師生。

清大指出,李政道194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於西南聯大時期的物理系,師從教授吳大猷。李政道才華出眾,年僅29歲便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全職教授。1957年,他與同為清大校友的教授楊振寧,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理論,為物理學研究開創新猷,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當年31歲的他,是史上第二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李政道在1991年「清華校友通訊」接受清大學生專訪時提到,當時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仍清晨4、5點即起,周末也沒什麼休息。他認為,面對工作瓶頸、不能突破,也是常態,都可以平常心去面對;唯有持續堅持不懈怠,才能在求證的路上揮開迷惘。

李政道於1997年獲頒清大名譽理學博士,2000年更成為清華在台建校後的首屆的傑出校友。清大物理系院士李定國回憶,1997年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設立,李政道院士即出任第一屆的指導委員,「他十分重視理論物理的研究,強調要多培育及提拔年輕人,他當年的遠見如今來看也十分正確。」

清大材料系講座教授彭宗平則說,李政道為紀念夫人秦惠䇹女士,從他及夫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創立「䇹政基金會」,積極促進清大與對岸優秀學子的交流,如今已有超過千位䇹政學者在科研之路發光發熱。

彭宗平當年負責清大的䇹政學者計畫,而與李政道成了忘年之交。李政道以其九十高齡還每年親繪賀卡向彭宗平致意,令他感到份外珍貴。

清大表示,李政道曾說:「物理就是我的一生」他的學術貢獻、對後學的提攜、對科學交流的促進,將長存於世,為後人所景仰。願他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以科學之光點亮未知的宇宙。

清大校長沈君山(左)1997年頒發清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給李政道(右)。圖/清大提供
清大校長沈君山(左)1997年頒發清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給李政道(右)。圖/清大提供
李政道(右)1997年獲頒清大名譽博士學位時,他的恩師吳大猷教授(左)也出席致賀。圖/清大提供
李政道(右)1997年獲頒清大名譽博士學位時,他的恩師吳大猷教授(左)也出席致賀。圖/清大提供
李政道1957年與同為清大校友的教授楊振寧,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理論,為物理學研究開創新猷,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當年31歲的他,是史上第二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圖/清大提供
李政道1957年與同為清大校友的教授楊振寧,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理論,為物理學研究開創新猷,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當年31歲的他,是史上第二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圖/清大提供

李政道 清大 諾貝爾獎

延伸閱讀

翁曉玲稱麟洋配「中國人的驕傲」 清大接抱怨電話

藍委翁曉玲辦公室遭貼「中國人教授」 清大:已清除

反對化學實驗室進駐蓮池潭 環團北上清大陳情盼改選址

清大「進軍高雄」三部曲曝光 公民團體27日北上表達訴求

相關新聞

「智慧教育師培聯盟」成立 10校14縣市攜手促AI教改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今邀集10所師培大學與14縣市政府合作,成立「智慧教育師培聯盟」是聯結學術、產業、政府及學校四大領域的協...

陽交大首位「名譽藝術學博士」 姚仁喜:建築師是人生的舞台設計師

「建築師是人生戲劇的舞台設計師,他的任務是創造出適切的場景,讓人們的悲歡離合得以如實地呈現。」陽明交大人文藝術與社會學院...

4所大學短報缺額將受懲 鄭英耀:減扣名額、獎補助款

4所私立大專校院日前遭爆沒有如實提報回流招生名額,疑美化缺額率,教育部長鄭英耀今表示,文化大學、大葉大學是第一次、情節較...

林依晨一句「成都人」遭恩師砲轟 政大教授嘆倒楣:撈政治利益老師最可恥

林依晨日前在大陸節目說出:「我是成都人,我爺爺是成都人。」沒想到在政大韓文系教過她的講師朱立熙,連續兩日砲轟林依晨,甚至說...

台大將補助學生寒暑假出國見習 1年400名額

台大學生畢業出國比例僅兩成,校方新學期計畫補助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到國外頂尖大學、企業見習,預計一年花兩千萬、五年花一億元...

獨/教育部調查 分發入學4校短報數百名額 真理大學短報最多

本報21日報導文化大學未如實將今年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等招生管道缺額回流至分發入學,藉此壓低分發入學缺額,近日教育部再追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