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張懋中:教育要能培養未來的科技領導人和先驅者為產業開路
台北榮總大師講堂昨天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懋中,分享「發明未來」,呼應以人類智慧(HI)和人工智慧(AI)互補結合,共同創造未來。
張懋中表示,在擔任交通大學校長期間,深刻感受到,台灣欠缺人才問題的主要癥結,大部分出在學校教育未能兼顧「學答」與「學問」。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博士曾一再提及:「求學問,需學問;只學答,不學問,非學問。」他的意思非常清楚:不會定義和架構問題的人,未得研發創新的真諦。可惜目前的教育現況為「學答太多,學問太少」,甚至影響到產業和社會的創新,也無法有效培育次世代的產學領袖人才。
他以目前台灣的教育現狀分析,老師花了許多時間教學生解決問題,學生一輩子最會解答的精華時間落在高中或大學年代。進入社會或產業之後,解答能力其實降低。因從來未被訓練如何發問,故也不能定義或架構問題。只是習慣被動式的接受題目、作答,失去主思考和發展的能力。
張懋中說,曾有人向他建議在大學辦職業轉訓班,將原來非理工專業的文法商學生施以短期教育,以支援半導體產業缺乏基礎技術人員的現況。但他認為,交大並非職業訓練學校,並不適合從事學生轉業教育。
他進一步說明,所謂產學合作,並非幫產業解決眼前「fire fighting(救火)」問題,而是要幫產業尋找找未來的方向與出路。
張懋中提到,當初推行陽明、交大合校案時,受到許多質疑,但是長遠來看,醫學跟工程的研究在廿一世紀必須是一體的。兩校合併之後,積極朝「HI+AI」的領域發展,這才是「發明未來」的格局,要往前定義未滿足需求的新領域(unmet needs),才能造就成先驅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