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盼任內培育第一位本土諾貝爾獎得主
![吳誠文表示,企業普遍不做研究創新,進而不需要這麼多博士級人才,年輕人自然不願意投入,為此,企業應該要先晉級。記者胡經周/攝影 吳誠文表示,企業普遍不做研究創新,進而不需要這麼多博士級人才,年輕人自然不願意投入,為此,企業應該要先晉級。記者胡經周/攝影](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4/06/24/realtime/29879696.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上任滿月,其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國科會規劃由政府打造平台,整合當前新創元件、晶片、系統等製造實力,再加入學界、產業,政府整合打造有研發基因的公司,鼓勵更多年輕人讀博士;再者,希望導正學界論文點數掛帥的風氣,更盼任內培育第一位本土諾貝爾獎得主。
吳誠文指出,台灣企業多數仍停留在代工階段,規格來自客戶端而非真正具原創性。但整體而言,代工產業又發展得太好,以至於招聘碩士級人才就能支撐起產業,反而很少企業投入原創性系統,僅少數如台積電後續投入製程技術研發,為半導體創造技術門檻,博士級人才需求才愈來愈多。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吳誠文表示,企業普遍不做研究創新,進而不需要這麼多博士級人才,年輕人自然不願意投入,為此,企業應該要先晉級。
吳誠文談到,國科會嘗試開創新的模式,由政府打造平台,整合當前年輕一代新創元件、晶片、系統等製造實力,將其留在國內,再加入學界和產業資源,政府補助整合後讓產業願意投資打造原創性系統,只要成功,研發就會是該公司的「基因」。希望打造成功案例帶起博士人才需求,企業才會回饋高等教育。
再者,學生不願讀博士原因有二。吳誠文也談到,學生不願讀博士甚至讀了進而看不起指導教授,在於認為讀書只是幫教授寫論文,沒辦法落地應用,久了不知意義何在,「社會不是這樣了,不要以為做理論還高高在上。」現行國科會計畫通過率達六成之多,但拿國家資源就應有貢獻、了解社會需求。
吳誠文形容,學界宛如被寵壞,不能打也不能罵,因此公開呼籲反對發放論文獎金,如此只是鼓勵學者生產、發表論文爭取篇數,但最終不顧論文能否被落實;國科會也希望逐步調整獎勵方式,不再聚焦論文篇數、點數,打破作繭自縛的毛病。
吳誠文談到,理論不知如何使用便不會有貢獻,台灣的國力已到了一個階段,但始終沒有一位本土育成的諾貝爾獎得主甚為可惜,希望任期內鼓勵學界將理論落實,研究成果對社會有正面貢獻,讓台灣擁有自己的諾貝爾獎得主。
「不要把發表論文當做學術研究的終點。」吳誠文說,大學不做就別抱怨年輕人不讀博士,學界現在就能開始改變,但未來也會盡量鼓勵,將學術貢獻延伸到實際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