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已知凶手!竹東槍戰三環幫角頭遭殺 黑道勢力「全坐不住」

2025財運「蛇進來」!財富自由就看這一波 春節大樂透加碼獎號出爐

鄭英耀回中山與學生「同時畢業」 拋3議題期勉不畏挑戰

教育部長、前校長鄭英耀期勉中山大學畢業生面對未來AI科技的進步、環境永續的議題、全球政治的競爭合作,必須讓終身學習成為生活態度,時刻保持初心。記者宋原彰/攝影
教育部長、前校長鄭英耀期勉中山大學畢業生面對未來AI科技的進步、環境永續的議題、全球政治的競爭合作,必須讓終身學習成為生活態度,時刻保持初心。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中山大學今日舉辦畢業典禮,教育部長、前校長鄭英耀以「畢業生」身份回母校致詞,他說回首39年在中山的日子,看過上萬次西子灣日落、擔任各個行政職,校園每個場景仍歷歷在目,此次回來發現高雄的阿勒勃、鳳凰花開得特別飽滿,「應該是這座港都送給畢業生的祝福」,並與每位中山人相約10年在西灣共話成就。

鄭英耀致詞時說,今天是他在中山大學生涯中最特別、重要的一場畢業典禮,他不是以部長、前校長身份出席,而是與大家一樣以「畢業生」身份參加,39年前他成為中山人、擔任教職,擔任各個行政職,看過1萬次以上世界知名的西子灣日落,令他感觸良多,「39年來中山校園的場景,如今想起來依舊歷歷在目」。

「希望在中山的日子,是各位人生旅程上的黃金關鍵時期!」鄭英耀說,鼓勵每位中山人在生涯中勇於想像未來、勇於冒險、勇敢追夢,讓生命在中山彎得精彩漂亮,面對未來AI科技的進步、環境永續的議題、全球政治的競爭合作,大家面臨的難題將會更複雜,必須讓終身學習成為生活態度,時刻保持初心。

鄭英耀期許每位畢業生在航向未來面對挑戰時,把最初理想作為指南針,良知道德當為壓艙石,不偏不倚地在人生航道上勇敢追夢、破浪前行,「這次回來中山,發現市區的阿勒勃、壽山的鳳凰花開得特別鮮豔飽滿,是這座港都送給畢業生的祝福。」他與每位中山人相約10年後在西灣共話成就,讓世界看見中山人的貢獻。

中山大學代理校長郭志文說,這屆中山師生經歷成為重點培育雙語大學、獲高教深耕第二期計畫核定6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陸續成立國際金融、半導體及醫學院,更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國前五強,見證中山大學校務發展的重要關鍵時刻;他他提醒畢業生,AI不僅是工具,也重新定義許多行業的運作方式,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不斷學習並適應新技術,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教育部長、前校長鄭英耀期勉中山大學畢業生面對未來AI科技的進步、環境永續的議題、全球政治的競爭合作,必須讓終身學習成為生活態度,時刻保持初心。記者宋原彰/攝影
教育部長、前校長鄭英耀期勉中山大學畢業生面對未來AI科技的進步、環境永續的議題、全球政治的競爭合作,必須讓終身學習成為生活態度,時刻保持初心。記者宋原彰/攝影
教育部長、前校長鄭英耀期勉中山大學畢業生面對未來AI科技的進步、環境永續的議題、全球政治的競爭合作,必須讓終身學習成為生活態度,時刻保持初心。記者宋原彰/攝影
教育部長、前校長鄭英耀期勉中山大學畢業生面對未來AI科技的進步、環境永續的議題、全球政治的競爭合作,必須讓終身學習成為生活態度,時刻保持初心。記者宋原彰/攝影

中山大學 畢業典禮 鄭英耀

延伸閱讀

張雅琳呼籲制定兒童遊戲政策 鄭英耀承諾將研擬

葉丙成稱7年未談翻轉教育 徵詢他當次長的原來是「他」

鄭英耀:學習不在讀多少篇 要靠老師引發興趣

高職面臨招生困境 葉丙成提3+2「新五專模式」

相關新聞

台師大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將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突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

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靜宜大學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114年青年職涯輔導中區召集學校」;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魏清圳職產長表示,靜宜任中區召...

大陸明星趙露絲母校明道大學何去何從?彰化立委盼地方接管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到明道大學考察,縣長王惠美趕到,再次請行政院通過彰化縣政府接管明道大學,配合相鄰99公頃彰南產業園區整...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

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班今年將招生 台師大教授不看好

70年歷史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

印尼親王TEJO親手鑄劍送虎科大 直言台灣是他的第2故鄉

印尼親王K.R.A.TEJO BAGUS SUNARYO,同時也是梭羅王室宮廷藝術文化總監,應虎尾科技大邀請今天來台拜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