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詐騙!國稅局2月寄發補稅單 民眾記得補繳以免挨罰

台大國際政經學院揭牌蔡英文蔡明忠等人出席 盼培養政經領導人才

台灣大學今日舉行「國際政經學院」,揭牌典禮及徐州路校區再造啟動儀式,左起為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總統蔡英文、台大校長陳文章。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灣大學今日舉行「國際政經學院」,揭牌典禮及徐州路校區再造啟動儀式,左起為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總統蔡英文、台大校長陳文章。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灣大學新設「國際政經學院」2月由教育部核定,今日在台大徐州路校區舉行揭牌典禮,總統蔡英文也親自出席。校長陳文章指出,決定設立學院之前,看到台積電徵求政治學博士,了解到企業需要政經領導人才、談判人才、國際金融人才。蔡英文表示,台灣在地緣政治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必須培育更多人才,且具備跨領域視野。

台灣大學依照「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設立「國際政經學院」,2月獲教育部正式核定,並於今日在台大徐州路校區、也就是未來的學院院址,舉辦揭牌典禮及徐州路校區再造啟動儀式。總統蔡英文、教育部長潘文忠、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以及華南金董事長張雲鵬、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和國泰集團、敏盛醫療體系、國巨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等7家合作企業代表,都出席揭牌儀式。

陳文章致詞指出,現在台灣在政經、科技領域都非常重要,卻沒有政經領導人才、談判人才、國際金融人才,又看到台積電在徵求政治學博士,可見社會、企業需要這樣的人才。新一代的政經金融領導人才也要懂新科技、環境永續、歷史文化,並了解地緣政治、有國際視野,因此國際政經學院有請各學院參與,並和不同性質的企業建立連結。

蔡英文表示,過去幾年除受疫情衝擊,世界政經局勢的變動愈來愈快速,台灣在地緣政治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必須培育更多人才、具備跨領域視野。她提及,陳文章的發想之一來自台積電高薪聘政治學博士,她也看到這則新聞,如果連企業都感覺到政經人才的重要性,國家就要把人才培育的環境做起來。

龔明鑫說,台大政經學院所需資金,由國發基金出一半、約一點多億元,企業界出另一半。目前「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已有11校、13個學院,以後每年可以招收1000多位碩士生、170多位博士生,10年後可以創造一萬多位優秀人才,撐起台灣未來的發展和機會。

台大表示,國際政經學院是台大第2個依照創新條例設立的研究學院,也是全國第一個以政治經濟為國家重點領域、以及第一個全英語授課的研究學院。課程規畫強調與政府、重要智庫及重點產業的實務運作緊密連結,並已經和早稻田大學、哈佛大學、巴黎高等政治學院等國際名校洽談合作。

國際政經學院目前規畫開設政治經濟、財金、領導與管理等3大領域學位學程,共計開設包括學士、碩士、博士8個學位學程,並且提供學分班與研習班。第一階段將於2025年先針對「政治經濟碩士學位學程」與「財金碩士學位學程」進行招生,兩個碩士學位學程各15人,同時招收本地生與國際生。

國際政經學院曾遭指有政治力介入,是蔡英文的政治遺產,甚至未來可能會延攬政治人物。不過先前陳文章及台大校方均否認,指出希望邀請到資深院士級講座教授,及具有潛力的年輕學者前來任教。

台大 台積電 蔡英文

延伸閱讀

凱道、228公園紮營抗議逾7年 「原轉小教室」宣布520結束抗爭

影/原民土地轉型正義被政府遺棄 「原轉小教室」凱道悼念

小英之友會交流營恰與賴清德國宴「同飯店」 蔡總統:這不是畢典

綠酸民眾黨519上街頭不如待冷氣房 黃國昌:民進黨大官才在飯店吹冷氣

相關新聞

台師大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將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突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

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靜宜大學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114年青年職涯輔導中區召集學校」;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魏清圳職產長表示,靜宜任中區召...

大陸明星趙露絲母校明道大學何去何從?彰化立委盼地方接管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到明道大學考察,縣長王惠美趕到,再次請行政院通過彰化縣政府接管明道大學,配合相鄰99公頃彰南產業園區整...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

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班今年將招生 台師大教授不看好

70年歷史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

印尼親王TEJO親手鑄劍送虎科大 直言台灣是他的第2故鄉

印尼親王K.R.A.TEJO BAGUS SUNARYO,同時也是梭羅王室宮廷藝術文化總監,應虎尾科技大邀請今天來台拜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