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自我解套?美國務卿魯比歐譯名遭改「1字」 陸外交部尷尬回1句

過年「冷薯了」!首波寒流侵襲這天下探8度 開工前恐有冷氣團接力

教師連署籲擋下台師大工教系停招 教部回應:嚴謹評估

有70年歷史的台師大工教系,預計114學年度停招學士班,近日有一群技職教師、工教系友發起連署,擔心會影響技職師資培育,呼籲教育部善盡主管機關角色,督導工教系繼續招生。圖/台師大提供
有70年歷史的台師大工教系,預計114學年度停招學士班,近日有一群技職教師、工教系友發起連署,擔心會影響技職師資培育,呼籲教育部善盡主管機關角色,督導工教系繼續招生。圖/台師大提供

有70年歷史的台師大工教系,預計114學年度停招學士班,近日有一群技職教師、工教系友發起連署,擔心會影響技職師資培育,呼籲教育部善盡主管機關角色,督導工教系繼續招生。

對此,教育部今天重申,因涉及國家技職人才培育,將嚴謹評估影響性,並研議擴大公費師培。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學士班是台灣第1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學系,但隨著時代發展,原有的6大分組已陸續獨立設系,並發展成「科技與工程學院」。台師大認定工教系已完成轉型的階段性任務,校務會議於本月20日決議,工教系學士班擬自114學年度起停止招生,但保留碩博士班,將送教育部審議。

近日社群網路上有民眾發起連署,擔心台師大工教系作為工業教育師資培育的「領頭羊」角色,此時停招,會讓已捉襟見肘的技職師資陷入困境。

發起者之一的台東高商校長林明錚本身就是工教系、工教所的校友,他今天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發起者包含科技大學教授、高中職校長、工教系退休教授等,目前已破千人。

林明錚表示,工教系去年才舉辦70週年系慶,今年就無預警關門,讓很多系友難以承受。即便校方說會保留碩博士班,但大學部的感情是不一樣的,裁掉大學部,就沒有「根」了。且工教系停招不只是一個系的事,還攸關台灣技職教育的發展。

林明錚表示,德國、瑞士都有7成以上學生選擇就讀技職,台灣也一定要重視技職教育。技職工作者呼籲工教系繼續招生,不是為了爭資源,而是為了國家發展考量。

連署書也提到,近年業界待遇優渥,教職已非年輕學子首選,學校舉辦的教師甄試,應考人數已急遽減少,呼籲教育部正視技職專業群科師培的質量問題,畢竟技職師資的特殊性,是一般大學無法培育的。同時也呼籲台師大協助工教系推動課程,培育學生具備專題實作、自主學習及班級經營等能力,而非以停招阻礙台灣技職發展。

台師大昨天已召開記者會,由科技與工程學院院長鄭慶民出面解釋,工教系培養技術型高中(即高職)動力機械群及電機電子群師資的責任,未來會由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來承擔;機械群、動力機械群、電機電子群師資,也會由相關科系繼續培育。

教育部今天以文字回應中央社,重申台師大工教系是教育部認定的師資培育系所,核予學士班師資生10名,碩士班師資生8名。未來如果停招,涉及國家技職人才培育,教育部會嚴謹審酌評估影響,並持續與台師大溝通討論,提供學校必要的支持。

教育部解釋,學校系所調整的申請,是每年2月到3月間受理,目前還沒收到台師大114學年度的規劃資料。教育部目前也在評估技術型高中所需師資供需,調整相關公費制度。

台師大 教育部 連署書

延伸閱讀

台師大工教系擬停招學士班 技高校長不捨發動連署搶救

台師大工教系擬停招震撼杏壇 驚動教育部說話了

3校國防學士班遭突襲停招!國防部挨批罔顧學生權益 教育部這樣說

敲響技職教育圈警鐘!師大工教系擬停招 教團籲盤點師資培育

相關新聞

台師大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將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突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

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靜宜大學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114年青年職涯輔導中區召集學校」;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魏清圳職產長表示,靜宜任中區召...

大陸明星趙露絲母校明道大學何去何從?彰化立委盼地方接管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到明道大學考察,縣長王惠美趕到,再次請行政院通過彰化縣政府接管明道大學,配合相鄰99公頃彰南產業園區整...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

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班今年將招生 台師大教授不看好

70年歷史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

印尼親王TEJO親手鑄劍送虎科大 直言台灣是他的第2故鄉

印尼親王K.R.A.TEJO BAGUS SUNARYO,同時也是梭羅王室宮廷藝術文化總監,應虎尾科技大邀請今天來台拜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