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巴黎驚傳觀光客遇襲!凶嫌用鐵鎚襲擊釀1死2傷 死者疑為德國籍

《哆啦A夢》身高最高角色竟是「她」? 網驚呼:根本女巨人

陽明交大「外加名額」開中醫學系 醫學會:突破總額管制更混亂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外加名額」開中醫學系學士班,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今天呼籲落實高等教育醫事人力總額控管,避免人力失衡,衛福部回應增額是盼養成中醫藥教學研究人才。

教育部8月31日發文同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13學年度以「外加名額」設立中醫學系學士班,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透過新聞稿指出,傳統醫學首次進入國立大學教育體系是指標大事,但其採外加名額,突破總額管制,讓中醫醫學教育更混亂。

陳麒方表示,醫療因在地需求、龐大背景知識、培育成本高,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都採取總量管制措施。衛生福利部管轄醫事人員各職系,已明確表達中醫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驗光人員,皆已過度飽和,新增系所應在總額下調控,避免變相造成過多醫療誘發需求(SID)。

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告訴中央社記者,「外加名額」設立中醫學系學士班一事,經教育部與衛福部討論,尋求中醫師全聯會意見後,22縣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共識是允許增額不超過45人,這次增加名額30人,評估衝擊不大,中央樂見其成,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長蘇奕彰也贊同。

黃怡超指出,多達9成中醫師服務於基層診所,台灣中醫診所確實漸趨飽和,僅1成在醫院中醫科,相對西醫教學、研究人才有加強空間。教育部准許國立大學成立中醫藥系符合「中醫藥發展法」意旨,希望可以養成中醫師科學家,以利台灣的中醫藥教學和研究發展,站穩領軍國際角色。

教育部透過文字回應,大學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含中醫系)或招生名額,屬於大學自主範疇,學校可依社會經濟發展、國家建設需要,衡酌本身師資、圖書儀器設備、教室建築空間等資源條件自行規劃,並依校內程序,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向教育部提出申請。

至於中醫師專業人才養成,教育部提到,涉及教、考、訓、用的一貫程序,由教育主管機關、醫療衛生主管機關、考試機關共同建立育成機制及專業認證配套措施;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案,均請各目的事業主管單位就國家、社會人力需求及人力推估(如產業人力是否飽和、長短期需求)等面向協助審查和提供意見,作為教育部核定的重要參據。

教育部表示,經相關中醫師團體表示支持,又因國立大學於教學品質及辦學持續性均具優勢,衛福部也同意於不影響既有中醫學系招生名額下,以總量外加方式辦理,因此教育部同意陽明交大增設中醫學系學士班自費生招生名額30名。

中醫 醫學 教育部 陽明交大

延伸閱讀

台灣美光董座:一旦景氣回溫 將重啟招募人力計畫

教育部控管代理教師比率 國小教甄職缺連2年破4千

減少遺失困擾 9月起大專校院改發「電子教師證」

國教院新科院長論文被指控抄襲 教育部:清大調查中

相關新聞

半導體製程課堂找壽險業者演講 大學生轟:學店可悲

大學生通常會為了畢業後的出路感到困惑,因此許多學校都會邀請相關人士來演講,替學生解惑並分享業界生態,讓學生對於自己所學的可以有更多一層認識。不過,有一名電子系學生發文抱怨,請來的人出身背景以及從事的工作都與電子業無關,讓他大酸「這就是學店的可悲之處嗎?」

大學住校補助 學團:先解決宿舍不足

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宿舍補助規畫明年二月上路,一般住宿生每學期補助五千元,弱勢生七千元,最終版本最快下周四行政院會討論核定...

全台最美大學在哪? 他點名這一所:不少偶像劇都來拍

台灣每所大學都有其特色,不論是軟硬體教學設備、校園環境景觀等,都有足以代表該所學校的特點。有網友就在PTT發文讚美中央大學校內優美,連偶像劇都來拍攝,讓他好奇想問「中央大學是不是國內最美的學校之一?」貼文引起眾人熱議。

學生控校方關門阻擋部落陳情 台大:自救會未事先申請

還我馬遠布農族祖先遺骸自救會今(11/15)赴台大陳情,指1960年台大醫學院體質人類學研究團隊,稱學術需要,卻於花蓮縣...

慨捐千萬美金積蓄 政大校友魏明光:為台灣再做一點事

國立政治大學今天舉辦「政大魏明光卓越發展基金會」簽約儀式,由校長李蔡彥代表政大,與新聞系校友魏明光簽約。政大獲捐1000...

工人父國中學歷擁唯一興趣 意外培養雙孩成學霸:以我爸為榮

家長的生活及教養方式,往往會影響小孩未來的發展。一名女網友曾在Dcard發文分享自己的醫生父親,即便年過半百將退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