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具不只是燈管燈泡形態 靜宜應化系黃于庭獲創意競賽銅獎

靜宜大學應化系學生黃于庭利用「銥金屬」搭配有機合成的專業,成功研發出全新化學分子,發光效率高,適用於平面照明,打破燈具只是燈管和燈泡的形態,並極具節能減碳效果。此研發創意深獲肯定,榮獲行政院環保署第3屆大專校院綠色化學創意競賽銅獎佳績。
想像一張A4紙張,塗上黃于庭研發的材料,通電後整張紙張都會發光,更可延伸製作多元藝術感的燈具。指導老師應用化學系教授陸勤偉說,黃于庭勇於面對挑戰,且做事認真、善於思考,這些特質對未來朝向化學研究等領域的職涯發展有很大幫助。
陸勤偉表示,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簡稱OLEDs)因擁有高對比度、可撓性等優點,常運用於色彩飽和的電視或折疊手機,成為熱門商品,但其製程時間長、成本也高;相較之下,發光電化學元件(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簡稱LECs)可利用在大氣環境下穩定金屬作為電極,製程較容易,成本也低,近年來在學術研究中蓬勃發展。
「銥金屬」因具良好熱穩定性,在極性有機溶劑或水性介質中擁有良好溶解度,逐漸被應用在生醫領域、光催化及發光元件等領域。黃于庭的研究即利用「銥金屬」研發合成出全新的化學分子,發光效率高,有別於傳統燈管或燈泡,提供更有效率的照明,堪稱「下一代照明設備」,可作為平面燈具,或進一步發展藝術燈具,同時達到降低能源損耗、節能減碳效果。
黃于庭說,在實驗過程中,初步合成時因產率不佳,她努力查找文獻,尋找替代方案,調整純化手法,終於獲得研究成果。未來高效率的LECs可讓能源使用更有效率,同時節能減碳,並讓商業化的照明設備,除傳統燈管與燈泡外,更多了新的選項。
黃于庭感謝指導老師陸勤偉教授的鼓勵與協助,並接受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讓她有信心的查找參考文獻,進而於資料中獲得靈感進行研究。希望未來能將研發的材料應用於多元領域,同時為環保盡心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