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省「遺產稅」能靠隔代傳承? 律師提醒:千萬不要隨便拋棄繼承

不滿蔡政府改成「台灣國慶日」馬英九宣布拒出席國慶大會

2023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8成5民眾認兩岸需維持溝通

500萬元「出國唸研究所vs.房子頭期款」 網激辯:青春只有一次

就學示意圖。 圖/ingimage
就學示意圖。 圖/ingimage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做抉擇,一名網友透露朋友的爸媽只能給他500萬元,讓他自己決定是要用這筆錢出國唸研究所,還是留在台灣讀,等畢業後當作買房子的頭期款,這名網友在PTT發文詢問大家會怎麼選擇,引起兩派不同看法。

原PO以「出國唸研究所vs.房子頭期款?」為題寫道,朋友學的是電資,最近正煩惱到底要不要出國唸研究所,原因是因為爸媽給的預算只有500萬元左右,看是要利用這筆錢去美國唸碩士班,還是留在台灣等畢業後當作房子頭期款。

原PO覺得如果去美國,不知道唸完後工作會不會跟現在一樣難找,「沒抽到H1B(工作簽證)的話,在OPT(一個身份許可,可留在美國工作)結束後就要回來台灣了,三年的稅後薪資省省用,存下來也抵不了學費+生活費,一來一回差了好幾百萬」。對此原PO想詢問大家會怎麼選擇,朋友應該勇敢追夢,還是留在台灣唸研究所就好?

貼文引來鄉民兩派意見,支持留在台灣的人認為「如果沒有要住美國花這錢效果不大,還不如先進去然後拚外派」、「預算500萬有點少,燒完錢就滾回台灣了,所以先在台灣讀吧」、「中產家庭買房先,除非你爸房好幾棟」、「認真回,如果是我的話,會選擇在台唸碩,累積職場經驗,老了再出國玩」、「在台灣九成是買房比較划算」、「對未來還沒有明確方向,要不要先工作?待眼界廣了些,可能會更有想法些」、「家裡不夠有錢就乖乖待著吧」、「需要思考這個問題的人,我認為讀書對他的幫助不大,建議買房」。

力挺出國的人表示「秒選出國唸碩,能出國增廣見聞的機會比買房更少」、「美國唸,有預算一定要美國唸、美國就業的吧,科技業其他國家還不一定比台灣好,不過如果是美國贏面太大了」、「有在國外混過絕對比待在台灣好」、「如果是好學校,那就去唸啊,簡單算讀回來一年多50萬,30年多1500萬,還不包含你升遷可能比別人快,潛在價值超過2000萬以上」、「出國啊,500萬很容易賺,青春只有一次」、「笑死,學位是一輩子的事,難道他一輩子賺不到500萬?」、「有本錢絕對是出國,不要短視近利」。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PTT 研究所 頭期款

延伸閱讀

超噁!他買好市多短褲口袋搜出這一物 眾人嚇呆:太缺德

路邊驚見婚紗照遭棄「已通知環保局」 過來人曝唯一功能

夫妻買房一起付頭期款、繳房貸 妻怨「為何不登記在我名下」全網炸鍋

評估買得起多少錢房子? 專家:不該看總價的頭期款而是每月現金流

相關新聞

雙語大學計畫 新增政、清、台科大

教育部公告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核定的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

獨/首年補助7.7億! 重點培育大學增3校 政大、清大、台科大入列

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開跑,教育部表示,第二期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得核定的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

台日半導體合作 陽明交大攜工研院、九州大學簽MOU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7)日就半導體、智慧載具、綠能三大領域,與工研院、日本九州大學達成共識簽定備忘錄,未來將攜手三大...

資通訊外加名額 台清交被調降

因應資通訊產業缺工,教育部配合行政院,於一○九學年推出「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大學資通訊相關科系均可外加百分之十...

獨/國立大學資通訊外加名額砍半 台清交113學年減招

因應資通訊產業缺工,教育部配合行政院於109學年推出「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大學資通訊相關科系均可外加10%招生...

陽明交大「外加名額」開中醫學系 醫學會:突破總額管制更混亂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外加名額」開中醫學系學士班,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今天呼籲落實高等教育醫事人力總額控管,避免人力失衡,衛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