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直播/「500趴2023」RAW週末出攤人潮爆滿 小編帶您搶先看

CP值最高iPhone機型是?網推這款「大螢幕、大電量」超耐操

再談台獨議題 侯友宜指「賴清德不按照憲法」:令人民最恐懼

陸生、馬國生留台數漸少 升學輔導平台:台海危機鬆動境外生信心

台海危機也影響部份國家、地區學生來台意願,不只是陸生新生已歸零,主要僑生來源大國馬來西亞近年來台人數亦明顯下滑。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黃仲明/攝影
台海危機也影響部份國家、地區學生來台意願,不只是陸生新生已歸零,主要僑生來源大國馬來西亞近年來台人數亦明顯下滑。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黃仲明/攝影

近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留學人數大幅下滑,但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今表示,台灣境外生數由越南躍居為第一大生源國,2022年在台學位生已達1.6萬人,但與此同時,「台海危機」也影響部份國家、地區學生來台意願,不只陸生新生已歸零,過去主要僑生來源大國馬來西亞近年來台人數亦明顯下滑。

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指出,隨著疫情解封,各國留學生市場逐漸復甦,根據國際市場分析機構IMARC集團預估,全球高等教育產值將從2022年201億美元,達到2028年的611億美元,市場規模預計將擴大3倍。其中印度外交部更預估,印度留學生將從2019年的77萬人,2028年成長為180萬人,全球高等教育需求正在擴張中。

但魏佳卉表示,台灣境外生人數卻在疫情解封後,除越南、泰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外,其他國家地區境外生人數,多因兩岸關係緊張緩步下滑趨勢。

魏佳卉提到,不只陸生歸零,馬來西亞近年留台人數下滑明顯,留台人數第一的寶座除了已讓位給越南,人數亦逐年減少。近年馬國也面臨少子化困境,而中國大陸則祭出不少優於台灣的措施,大批馬國學生近年多轉赴大陸留學。

魏佳卉更分析,除了澳門政府以政策引導學生轉赴大陸,港府也引導港生可持DSE成績(香港學測)申請大陸大學,都讓留台人數出現下滑趨勢。

但除了大馬、陸港澳生等學生消長外,新南向國家學生則轉而成為帶動台灣境外生成長的關鍵。魏佳卉說明,近三年,新南向專班結合產學合作、就業以及台商供應鏈布局,2020至2022年間,境外學位生成長前10名學校7所為科大,前三名分別為龍華、正修、崑山科大,龍華境外學位生成長更突破538人。

但魏佳卉也說,科技大學境外生成長,也反應國內中階技術人才缺口需求;對境外生而言,留台搭配畢業後工作簽證,加上紅色供應鏈往越南移動,對越南生而言,來台學成歸國又能同時銜接當地就業市場,可說是一舉多得。

馬來西亞 越南 疫情

延伸閱讀

境外學位生疫情中不減反增 技職專班帶動成長

天下為「公」?高中應屆畢業生入公立大學占比首破四成

越南央行調降政策利率2碼 自3月以來第三次降息

大陸在西沙群島開火鍋店 越南外交部:堅決反對

相關新聞

半導體製程課堂找壽險業者演講 大學生轟:學店可悲

大學生通常會為了畢業後的出路感到困惑,因此許多學校都會邀請相關人士來演講,替學生解惑並分享業界生態,讓學生對於自己所學的可以有更多一層認識。不過,有一名電子系學生發文抱怨,請來的人出身背景以及從事的工作都與電子業無關,讓他大酸「這就是學店的可悲之處嗎?」

大學住校補助 學團:先解決宿舍不足

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宿舍補助規畫明年二月上路,一般住宿生每學期補助五千元,弱勢生七千元,最終版本最快下周四行政院會討論核定...

全台最美大學在哪? 他點名這一所:不少偶像劇都來拍

台灣每所大學都有其特色,不論是軟硬體教學設備、校園環境景觀等,都有足以代表該所學校的特點。有網友就在PTT發文讚美中央大學校內優美,連偶像劇都來拍攝,讓他好奇想問「中央大學是不是國內最美的學校之一?」貼文引起眾人熱議。

學生控校方關門阻擋部落陳情 台大:自救會未事先申請

還我馬遠布農族祖先遺骸自救會今(11/15)赴台大陳情,指1960年台大醫學院體質人類學研究團隊,稱學術需要,卻於花蓮縣...

慨捐千萬美金積蓄 政大校友魏明光:為台灣再做一點事

國立政治大學今天舉辦「政大魏明光卓越發展基金會」簽約儀式,由校長李蔡彥代表政大,與新聞系校友魏明光簽約。政大獲捐1000...

工人父國中學歷擁唯一興趣 意外培養雙孩成學霸:以我爸為榮

家長的生活及教養方式,往往會影響小孩未來的發展。一名女網友曾在Dcard發文分享自己的醫生父親,即便年過半百將退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