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學都在急診室」清大前校長提3解方搶救高教

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日前應清大科技管理學院邀發表專題演講時發出警訊,直指「台灣都是血汗大學,目前大學都正處在急診室」。他提出3大解方,包括建立合理學雜費調整機制、強化大學自治、公私立大學合併等,將台灣的大學從急診室中搶救出來。
清華大學科管院長林哲群近日邀請賀陳弘在EMBA的「董總的經營哲學」課堂上,就台灣當下的大學教育現狀、體制、問題與前瞻性等議題,進行專題演說。
賀陳弘直言,台灣都是血汗大學,目前台灣的大學都正處在急診室。並分析大學面臨外憂與內患,「外憂是少子化、全球化、新科技橫空出世等;內患則是財務結構嚴重欠佳、大學數量太多而不分類,以及未落實大學治理等。」
賀陳弘認為,政府對大學的管控應以低密度為原則,若嚴刑厲法,大學創新之際必定動輒得咎,讓大學退化為行政機關的工具。尤其大學自治是民主憲政的一部分,應該完全擔起學術自治的職責,以學術為依歸、知識的創新與傳遞作為唯一的評鑑標準。
他主張在高教面臨危機之際,各大學必須有更多的自治權,才能加速內部的調整與創新。如果教育部繼續嚴密統管150所大學,「高教將會僵硬顢頇、整體失能。」
賀陳弘並分析,台灣1名大學生每年培育經費平均30萬元,少則10萬到20萬元,由於學雜費太低,「台灣現在是用2名幼稚園學生費用在培養1名大學生」,但韓國1名大學生培育成本為70萬到80萬元,日本超過100萬元,台灣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各大學都是以血汗拚搏。
台灣高教財務的兩隻腳,分別是政府補助與使用者付費,均蒼白瘦弱,並直指「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台灣的高等教育」;建立合理學雜費的定期調整機制,是挽救台灣高等教育必須做的急救措施。2004年以來物價指數上漲19%,18年來凍漲高教學費,就等於讓學雜費短缺1713億元,延誤高教發展。同時期受雇員工薪資攀升27%,家庭支持大學生就學的能力其實是與物價同步上升的。
此外,台灣出生率從90年代雪崩式下滑,但大學數量並沒有減少,導致部分學校面臨生存危機。賀陳弘認為,公私大學合併為公公併與私私併之外的突破式創新作法,也有法源可行性。
賀陳弘說,退場私校的教學單位停辦或重新整理併入公校,校產與部分人員轉以法人方式附屬於公校;具體方法可以延伸產學創新條例的附屬學院模式,如同歐洲大學聯盟里斯本宣言,大學可設法人機構,讓私校成為公校附屬法人與公校合併。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