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普亭與美特使會談3小時 川普高喊:俄烏和平協議快要成了!

聯合報社論/關稅大棒當頭!卓內閣還在搞低級操作

各說各話?川普堅稱習近平有打電話來 中駐美使館駁斥

「台灣的大學都在急診室」清大前校長提3解方搶救高教

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左)日前應清大科技管理學院邀發表專題演講時發出警訊,提出3大解方包括建立合理學雜費調整機制、強化大學自治、公私立大學合併等,呼籲政府將台灣的大學從急診室中搶救出來。圖/清大科技管理學院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左)日前應清大科技管理學院邀發表專題演講時發出警訊,提出3大解方包括建立合理學雜費調整機制、強化大學自治、公私立大學合併等,呼籲政府將台灣的大學從急診室中搶救出來。圖/清大科技管理學院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日前應清大科技管理學院邀發表專題演講時發出警訊,直指「台灣都是血汗大學,目前大學都正處在急診室」。他提出3大解方,包括建立合理學雜費調整機制、強化大學自治、公私立大學合併等,將台灣的大學從急診室中搶救出來。

清華大學科管院長林哲群近日邀請賀陳弘在EMBA的「董總的經營哲學」課堂上,就台灣當下的大學教育現狀、體制、問題與前瞻性等議題,進行專題演說。

賀陳弘直言,台灣都是血汗大學,目前台灣的大學都正處在急診室。並分析大學面臨外憂與內患,「外憂是少子化、全球化、新科技橫空出世等;內患則是財務結構嚴重欠佳、大學數量太多而不分類,以及未落實大學治理等。」

賀陳弘認為,政府對大學的管控應以低密度為原則,若嚴刑厲法,大學創新之際必定動輒得咎,讓大學退化為行政機關的工具。尤其大學自治是民主憲政的一部分,應該完全擔起學術自治的職責,以學術為依歸、知識的創新與傳遞作為唯一的評鑑標準。

他主張在高教面臨危機之際,各大學必須有更多的自治權,才能加速內部的調整與創新。如果教育部繼續嚴密統管150所大學,「高教將會僵硬顢頇、整體失能。」

賀陳弘並分析,台灣1名大學生每年培育經費平均30萬元,少則10萬到20萬元,由於學雜費太低,「台灣現在是用2名幼稚園學生費用在培養1名大學生」,但韓國1名大學生培育成本為70萬到80萬元,日本超過100萬元,台灣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各大學都是以血汗拚搏。

台灣高教財務的兩隻腳,分別是政府補助與使用者付費,均蒼白瘦弱,並直指「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台灣的高等教育」;建立合理學雜費的定期調整機制,是挽救台灣高等教育必須做的急救措施。2004年以來物價指數上漲19%,18年來凍漲高教學費,就等於讓學雜費短缺1713億元,延誤高教發展。同時期受雇員工薪資攀升27%,家庭支持大學生就學的能力其實是與物價同步上升的。

此外,台灣出生率從90年代雪崩式下滑,但大學數量並沒有減少,導致部分學校面臨生存危機。賀陳弘認為,公私大學合併為公公併與私私併之外的突破式創新作法,也有法源可行性。

賀陳弘說,退場私校的教學單位停辦或重新整理併入公校,校產與部分人員轉以法人方式附屬於公校;具體方法可以延伸產學創新條例的附屬學院模式,如同歐洲大學聯盟里斯本宣言,大學可設法人機構,讓私校成為公校附屬法人與公校合併。

大學生 高教

延伸閱讀

「全國唯一歸仁國小到大學10校聯盟」辦學生創意聯展

靜宜女大生疑會男網友出國失聯 大學學長說話了

清華大學起源庚子賠款 退款興學歷史文件曝光

1天8景點、睡3小時…特種兵式旅遊 大學生新風潮

相關新聞

讀物理未來只能去產線輪班? 人力銀行曝數據:月薪近7萬、滿意度逾7成

一名網友近日在Dcard發問:「唸物理所的出路是什麼?是不是都要去科技業產線輪班?」引發熱烈討論。對此,有網友認為,說到未來職涯發展,純物理系畢業是不好找工作的,建議讀電機然後花時間多修一些物理課程,讓自己在工程方面的底子更紮實;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應該是要看個人的研究方向和興趣來選擇,「說真的,可以選擇的工作很多」。

與學生們聚餐 管中閔因這理由「吃不到」:AI時代我活得真BI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昨(19日)在臉書分享一則趣事,表示自己與三位已經踏入學術圈的博士畢業生共進午餐,三人雖然已在中央大學、清華大學與政治大學任教,卻笑稱「預算被刪」,只能點三人套餐,讓他這位老師只能在一旁陪坐、看著學生們開吃。他幽默表示:「這是AI時代,但我感受到的卻是BI(音似台語的悲哀)」。

前助理教授李明璁遭控性騷擾 台大證實解聘、4年不得為師

2023年MeToo運動期間,國立台灣大學前助理教授李明璁遭女學生指控性騷擾,並誘導發展成交往關係。日前台大教評會做成決...

南市消防領先全國 攜手陽交大推消防員職場健康促進App

針對消防員高壓、輪班、危險工作環境所導致的身心健康問題,台南市消防局率全國之先,引進結合行為科學與數位健康管理技術技術智...

專案教師遭濫用如免洗筷 教部祭上限令「少聘1人給10萬元」

因缺乏法律明文保障,大專校院專案教師曾遭濫用被視為學界「免洗筷」,為此,教育部要求大專校院自112學年起不得再增加專案教...

中山、高雄大學擬併校…中山近7成7學生反對 2校生皆首選「這校名」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大學合併備受討論,兩校學生會近日針對合校支持度、校名及學生擔憂等項目進行意見調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