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幫、中研院幫夾擊 管中閔友人曾斷言:選不上校長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預計於今年三月出版新書《大學的脊梁》,詳細記述2018年的台大校長遴選案。管中閔今天(2/1)再於社群平台指出,當年參與台大遴選的人馬被分為「中研院幫」和「台大幫」,若看人脈和背景,自身條件確實不佳,甚至因具備「藍色」政府經歷被視為一大劣勢,身邊友人更斷言,絕對選不上校長。
管中閔天今再憶台大校長遴選案。當年校務會議代表投票上,周美吟、張慶瑞、陳弱水、陳銘憲和管中閔通過三分之一門檻,將再由21位遴選委員投票選擇。
管中閔表示,當時校園內非常平靜、未感受到任何緊張的氣息,但外界揣測可能的遴選結果,由於參選人的背景使然,多被分為「中研院幫」對決「台大幫」,甚至謠傳某位學術界大老全力動員支持特定參選人,志在必得。
管中閔表示,如果從人脈與背景等傳統因素來看,自身條件的確不佳,是參選人中唯一一位非台大畢業生,也從未擔任過行政主管,雖是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但研究院只辦理人文社會領域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功能性組織,院長不算行政主管,甚至沒有參加學校行政會議與校務會議的資格。
管中閔說,雖然前後任職於台大和中研院,但不知道自己該被歸類為台大幫或中研院幫,加上曾於馬英九政府時期擔任三年內閣成員,「藍色」經歷更被視為一大劣勢,身邊也有朋友斷言,絕對不會讓這種背景的人擔任台大校長。
但管中閔也談到,若校長遴選只是反映背後派系力量的斡旋,遴選便只是徒具形式。當時認為,除非遴選委員只考慮治校理念,而自身理念又能打動委員才有機會當選,如果加上「顏色正確」這個政治因素,則得打動教育部指派的三位委員外,18位遴選委員中的11位或更多,實在太困難。
分析權衡之下,管中閔表示,當時當選可能性低,也認為沒什麼好多想,只急著處理視力問題,台大醫院安排於遴委會投票前兩天開刀,當時壓根沒考慮到手術後難以見人的問題,只想開完刀,利用休假到國外探望孩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