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餐旅系減招縮編近4000名額 疫後缺工恐雪上加霜

過去台灣餐旅就業結構供過於求,教育部自2015年起停止增設餐旅科系、等比率調降餐旅群名額,並將名額挪至農業、工業領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台灣餐旅就業結構供過於求,教育部自2015年起停止增設餐旅科系、等比率調降餐旅群名額,並將名額挪至農業、工業領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趨緩,觀光餐旅業景氣復甦,各國卻面臨缺工危機,過去台灣餐旅就業結構供過於求,教育部自2015年起停止增設餐旅科系、等比率調降餐旅群名額,並將名額挪至農業、工業領域。不少學校和業者憂心,觀光人才已在疫情影響下大出走,持續減招恐造成人才斷鏈,對疫後觀光發展更是雪上加霜。

大專校院招生名額有總量管制,考量農業、工業領域人才仍須增加,教育部截至目前已調減3818名餐旅領域科系名額。但不只國家強制減招,近三年疫情衝擊,觀光產業人才大出走,不少家長、學生憂心若選讀餐旅科系前途堪慮,多所大學餐旅科系註冊率顯著衰退。

台北城市科大觀光事業系曾有三個班,近年受疫情衝擊與少子女化影響,招生大跌六成,112學年減至一班。台北城市科大主秘李尚懿表示,疫情影響觀光就業前景,若沒人來唸,學校不得不縮班,政府重視電資科系,配合新南向政策,預計今年將加開三個半導體外籍生專班。

龍華科大觀光休閒系去年招生略跌兩成,並將名額移至工業系科。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過去學校一窩蜂搶設餐旅科系,現在供給量仍大、且入職門檻低,薪資拉不起來,政府有必要計畫性管制。

暨大國際大學設有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暨大校長武東星表示,由於教育部長期限制餐旅科系招生名額,以公立大學而言,來得人反而變多、競爭也更激烈。但他說,政策管制是危機也是轉機,藉機也能提高薪資。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持續減招將導致人才危機,難期待服務業會有更多創意、新血加入,政府應顧及服務業是許多中低收入家庭的經濟來源,不能只考慮工業帶來的產值;另名私立科大觀光系教授則說,政府政策影響各界對觀光科系的評價,蔡政府對觀光產業態度並不正面。

教育部表示,111學年度起餐旅領域系科招生名額經調減後低於30名,或學校僅設有餐旅領域系科,或位處離島者,則免於調減。另請觀光局持續提供國發會觀光餐旅政策整體規畫及人才供需等具體資料,以利國發會彙整公告,教育部將協助轉知學校培育相關專業人才,作為招生名額調整參考。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科系 教育部

延伸閱讀

美國又一大學禁抖音 參議員提議全國禁止

大學考招教戰/資料送審前 按「SEEiCV」步驟查核

頂大扶弱計畫 名額科系更多了

新二代學生數跌破30萬 學者籲:別再靠新住民救少子化

相關新聞

雙語大學計畫 新增政、清、台科大

教育部公告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核定的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

獨/首年補助7.7億! 重點培育大學增3校 政大、清大、台科大入列

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開跑,教育部表示,第二期重點培育學校除第一期已獲得核定的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大學、...

台日半導體合作 陽明交大攜工研院、九州大學簽MOU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7)日就半導體、智慧載具、綠能三大領域,與工研院、日本九州大學達成共識簽定備忘錄,未來將攜手三大...

資通訊外加名額 台清交被調降

因應資通訊產業缺工,教育部配合行政院,於一○九學年推出「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大學資通訊相關科系均可外加百分之十...

獨/國立大學資通訊外加名額砍半 台清交113學年減招

因應資通訊產業缺工,教育部配合行政院於109學年推出「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大學資通訊相關科系均可外加10%招生...

陽明交大「外加名額」開中醫學系 醫學會:突破總額管制更混亂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外加名額」開中醫學系學士班,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今天呼籲落實高等教育醫事人力總額控管,避免人力失衡,衛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