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招牌」圖求生 私立大學辦學規模恐回到30年前
少子化下大專校院精簡瘦身、統整校學系招生名額。根據教育部112學年各院系組招生名額分配表,相較今年,有私立大學便將約百個招生名額挪至校內招牌學院,亦有學校調控、增加相關優勢學系名額。學界評估,111招生缺額橫掃私立大學,部分私校規模可能退回至30年前「一校一招牌」的模式。
111缺額橫掃私立大學,數間綜合型大學大規模寄存,如文大、淡江等112招生名額均較今年少掉逾百。有學校寄存,也有大學更傾向特色化操作,如世新大學傳播學院廣電系三組招生人數均增加逾數十人,圖文、口語傳播乃至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招生人數同樣增加;相較之下社會心理、觀光三系等招生人數則減。無獨有偶,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招牌時尚設計系、服裝設計與經營學系招生名額增,應用日文、觀光管理系等則減。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分析,十幾年前不少專科力拚升格,陸續創辦學院擴大規模,但少子化下人口紅利減少,眾多私校不太可能再像美國一般多走綜合型大學路線,且今年招生受創私校多是綜合型大學,也讓已有專精特色的私校在來年規劃上更傾向特色招生。
魏佳卉認為,多數私校不得不集中火力往少數優勢科系發展,優勢科系往往是創校時的招牌,如世新傳播學院、實踐設計學院,若未來高教趨勢不變,部分私校辦學規模可能精簡回30年前狀況。
過去大學膨脹,多數學校陸續開設觀光餐旅等科系。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則形容,少子化是促使學校回歸本業,教育部也督促學校特色發展,但少子化加上學雜費凍漲,私立大學未來難再養活招生艱難的科系,「圖生存下必須這麼做。」他舉例,若將學校比擬為一艘大船,超重時必須割捨,否則碰上風浪只會整體沉沒。
何明果也談到,30年前就讀大同大學時學生規模僅一千二百人,現在學生數約三千五百人,期望未來幾年間逐步調整回到一千二百人規模,但會維持相當的教師數目,調整生師比、落實精緻辦學。
世新大學副校長賴正能則指出,校內「扛得動的科系可多扛一些名額」,招生欠佳者將名額分給優勢科系。若全校招生名額集體寄存收入肯定會減少,對此傾向將名額往優勢學系留用,但會每年觀察動態調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