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21歲「黑戶」年輕人故事離奇 伸援手里長:只有其父可解答

以色列突發布撤離警告!喊話伊朗居民遠離武器設施附近

「再晚一天恐怕就死了」林明佐昨清創手術3、4小時 家屬心痛發聲

民間捐款私校被扣稅惹議 八成私立大學校長籲修法成「可100%抵稅」

私立大學校長們表態,要求政府應比照個人或事業對公立學校捐款100%認列扣除額。本報資料照片
私立大學校長們表態,要求政府應比照個人或事業對公立學校捐款100%認列扣除額。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私立大學校長近日齊聚東吳大學進行校長會議,並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高教司長朱俊彰等人出席。私立大學校長們表態,要求政府應比照個人或事業對公立學校捐款100%認列扣除額。根據現行規定,若民間機構要捐款給私立大學,只能扣除稅額20%,但捐給國立大學則能100%扣抵,站在節稅角度都讓民間更傾向捐給國立大學,也讓私立大學捐款稀缺,故呼籲教育部正視、修正相關法源。

為共同商言大學治理所面臨的挑戰,私立大學校長近日召開校長會議,全台近八成私立大學校院校長均列席並於會後得出結論,表態要求政府應比照個人或事業,對公立學校捐款100%認列扣除額,並刪除所得稅法第16條、第36條,以及刪除私立學校法第62條有關個人或企業對私校捐款列舉扣除額或列為費用等不公平限制。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舉例,根據目前法規,若校友、民間企業欲捐款給私立大學,僅能扣除稅額20%,捐給公立大學則能扣抵百分之百,相較之下非常不公平。

民間捐款私校限制多,在於過去曾發生有心人士利用私校逃漏稅、掏空等弊端,然而依據現行私校法,教育部已成立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協助分配捐款,民間可透過興學基金會捐款私校,若指定捐贈學校,得於綜合所得總額50%限度內列為列舉扣除額,營利事業則為25%;若未指定捐贈學校,得全數作為列舉扣除額。

潘維大談到,現行規定民間捐款可捐給私校興學基金會,若要百分之百扣抵稅額則捐款人不能指定學校,但站在私立大學立場,很多捐款人都是校友當然會想捐給特定學校;只要有法源,就會有不肖人士想打破,但不能因為少數幾個個案就全盤否定或無作為。

也有私立大學校長形容,限制私立大學接受民間捐款,給的理由如同「汽車車禍率高,於是要求民眾都不要開車」,背後不說的理由更是認為私校形象差,於是對民間捐款百般限制,就怕變成逃稅管道,但不應該因過去少數案例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去年底曾初審通過私校法第62條修正草案,但朝野未達共識。根據教育部資訊,民國105年到109年,私校興學基金會平均每年接受672筆捐款,總金額僅有6.47億元,其中多數為指定學校捐款,未指定學校的捐款數額平均為46萬元。

私立大學校長呼籲,要求政府應比照個人或事業對公立學校捐款100%認列扣除額,若認為私立大學監督程度不足,則主管機關應提出有效監督機制,滿足監督條件即比照全額認列,並以此推動、完成修法。

逃漏稅 私立大學 教育部 捐款

延伸閱讀

龍邦喊告 泰山:處分全家股票過程完全符合程序

龍邦批泰山公司派損害公司商譽 擬提告

恢復徵兵政策 軍方:兵役法中這項行政程序尚未完成

北市落選「清白里長」夫妻涉發陸資快篩劑 依反滲透法起訴

相關新聞

虎科大啟動微藻固態系統可固碳 還能神奇變成面膜

配合中央政府推動淨零碳排與永續教育政策,虎尾科技大學在校園打造微藻固碳循環系統,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達到碳捕捉與水質...

獨/台大碩士生被駭客取消報到...家屬求助無門 報警爭學籍

國立台灣大學研究所正備取生報到系統的入口網站近日驚爆重大資安漏洞,陳姓碩士班正取生的報到資格突遭不明人士冒名竄改成「錄取...

逢甲發千字文說明 曝男大生原答應不出席畢典…最終反悔現身

台中逢甲大學機電系6日舉辦畢業典禮,因2名學生疑涉性平事件皆到場,引發家長不滿,畢典最終被迫取消。逢甲大學今發出千字聲明...

昨晚家長開戰畢典喊停! 今晚逢甲大學全校畢典有辦成了

台中逢甲大學機電系昨晚畢典,2名家長因性平事件對峙開罵,畢典被迫取消,引發爭議,校方後聲明道歉,也讓今晚登場的逢甲大學全...

不後悔22年前拒讀台大…徐伯均自揭「學霸非不勞而獲」 籲別浪費基因裡的好奇心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40歲的徐伯均,回首18歲時意氣風發的選擇,從未後悔。

尋找沈睡古文明 大葉學生抱回金點新秀設計獎首獎

2025金點新秀設計獎空間設計類今年300多件作品參賽,經過主辦單位層層遴選,6件作品脫穎而出,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占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