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解剖教學研究中心啟用 學生獻花感恩大體老師

國立清華大學斥資逾一億元打造的解剖教學研究中心今天正式啟用,並同時舉辦大體老師感恩追思大會。首屆清華學士後醫學系學生一一獻上桔梗,感謝兩位大體老師的無言教導。清大前校長賀陳弘並當場簽署編號1號的大體捐贈同意書,允諾身後無條件捐贈大體作為醫學教學與研究之用,大愛永留清華園。
清大校長高為元首先感謝前校長賀陳弘對清華醫學教育的貢獻,爭取設立學士後醫學系,並募得20億元的醫學教育基金,使清大得以為學生設立一流的解剖實驗教室。除了先進的硬體設備,清華也禮聘3位專任及2位兼任的人體解剖學教師,為學生打下最扎實的醫學基礎。
清華學士後醫學系學生一一向周振宇、劉桂珍兩位大體老師行禮獻花,並合唱「感恩的心」,表達他們對大體老師虔敬的感恩之情。
清大生科院院長高瑞和表示,華人社會勸募大體十分不易,但要成為醫生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人體的組織結構,否則之後所有的課程都如紙上談兵、空中樓閣。
賀陳弘說,清華推動醫學教育歷經千辛萬苦,如今第一屆醫學生已經入學,清華醫院也即將落腳桃園,正展開一番新氣象;他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即是希望表達他對清華醫學教育毫無保留的支持,以及對醫學界的敬意。清華學生們也感謝前校長多年後還將以「身教」來教授這堂奠定醫學基礎最重要的課程。
擁有28年大體解剖教學經驗的清大學士後醫學系教授陳世杰表示,新建的解剖教學研究中心是清大為醫學生打造最安全、現代化智能操控的學習場所,近2百坪的空間寬敞明亮,走進來聞不到一點福馬林的味道。大體解剖實驗室與獻體室全日維持負壓狀態,且配有空氣調節與甲醛濃度即時監控系統。
陳世杰表示,過去大體防腐包括灌流與浸泡需要1年左右,但藉由清大購置近3百萬元的全自動急速大體防腐處理設備,可將時間縮短為1個月。獻體室除了配置灌流檯、灌流機與全自動防腐機,還有12格冰櫃、堆高機與電動吊掛天車;實驗室則配置抽氣解剖檯、抽風系統及無眩光LED手術燈。
為幫助學生學好大體解剖實驗課程,陳世杰表示,清華大學還購入真人全身骨骼標本、可二分解及三分解的真人頭顱標本,及3D列印塑膠擬真標本模型,並透過解剖教學影片及VR虛擬實境人體解剖系統,讓學生在大體解剖之前即熟悉人體各區域的肌肉、神經與血管等複雜結構。
清華學士後醫學系大一生陳毓理說,面對栩栩如生的大體老師,感受到很大震撼,「不像書本上的圖畫,用紅色標示動脈,藍色標示靜脈,需要更認真地學習辨別。」上過解剖課後,也讓他更想精進自己的技術,朝外科醫師之路邁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