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團隊獨創綠氫催化技術 成本可降至千分之一

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陳軍互(中)團隊獨創「酸性氧化還原輔助沉積」技術,創造出最新一代的複雜氧化物催化劑,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陳軍互(中)團隊獨創「酸性氧化還原輔助沉積」技術,創造出最新一代的複雜氧化物催化劑,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圖/中山大學提供

為減少使用石化燃料,降低全球暖化與環境問題,產官學致力發展乾淨且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陳軍互團隊獨創「酸性氧化還原輔助沉積」技術,創造出最新一代的複雜氧化物催化劑,其活性高出常用的鎳催化劑4.6倍,也明顯優於貴金屬釕催化劑,使成本大幅降低至千分之一。

這項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ACS Energy Letters)」。陳軍互表示,最新研究成果也發現,這類新型催化劑能穩定電解海水而不受到腐蝕的困擾。團隊最近取用西子灣的海水,並成功且長效地轉換成氫氣,「這讓我想像未來整片西子灣都是我們的氫氣海!」只要能擺脫能源依賴進口的束縛,就能避免了區域戰爭下的能源供應的斷鏈問題。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的工業活動亟需氫氣作為原料,例如作為製作氨、雙氧水及甲醇的原料、火箭燃料、以及提煉金屬時的還原劑等。相較於其他再生能源電力,氫氣能更有效地保存綠能,電解水產生氫氣可作為再生能源儲能解決方案之一。不過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報告,綠氫目前只占全球氫產能不到 0.1%,主要是生產成本太高,每公斤達3至7.5 美元,導致使用綠氫作為主要工業原料與燃料來源仍有許多門檻需克服。

「當前水電解用的貴金屬催化劑如鉑、釕、銥等,成本太過昂貴,扼殺了大規模使用氫氣的契機。」陳軍互說,為了讓氫氣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達到民生實用階段,研究團隊長期開發以地殼含量豐富的元素,如鐵、鈷、鎳等來設計催化劑,致力以低成本優勢取代貴金屬催化劑,讓氫能更普及。這次使用鐵與錳兩種元素研發出新型催化劑,成本僅為貴金屬的千分之一、甚至更低。相較於常用的鎳催化劑,團隊研發的新型催化劑活性提高了4.6倍,電力轉換效率更好,大幅降低了電力成本。

參與這項研究的團隊成員包括Zegeye博士、研究生陳文泰、許峻承及安德魯。此技術長期獲科技部、中山大學及產業單位累計超過千萬元的研發支持,目前已經與企業與學研單位進行系列產學合作。期刊連結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nergylett.2c01103

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陳軍互(中)團隊獨創「酸性氧化還原輔助沉積」技術,創造出最新一代的複雜氧化物催化劑,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陳軍互(中)團隊獨創「酸性氧化還原輔助沉積」技術,創造出最新一代的複雜氧化物催化劑,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圖/中山大學提供

延伸閱讀

彩虹眷村牆面遭塗漆!文創公司稱「塗掉團隊創作」 中市府:所有權在市府

誇張教師偽造學歷卻任職十年 高市議員求追究校方疏失

影/彩虹眷村潑漆爭議 業者魏丕仁澄清:塗掉的全是團隊創作

鼓勵青年壯遊 「寶島商號」探索老字號柑仔店

相關新聞

台師大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將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突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

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靜宜大學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114年青年職涯輔導中區召集學校」;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魏清圳職產長表示,靜宜任中區召...

大陸明星趙露絲母校明道大學何去何從?彰化立委盼地方接管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到明道大學考察,縣長王惠美趕到,再次請行政院通過彰化縣政府接管明道大學,配合相鄰99公頃彰南產業園區整...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

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班今年將招生 台師大教授不看好

70年歷史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

印尼親王TEJO親手鑄劍送虎科大 直言台灣是他的第2故鄉

印尼親王K.R.A.TEJO BAGUS SUNARYO,同時也是梭羅王室宮廷藝術文化總監,應虎尾科技大邀請今天來台拜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