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學生跨領域創作海洋科普繪本 守護海洋生態

中山大學學生參加台灣海洋教育中心舉辦的「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徵選」,3組作品《我的媽咪不說話》、《我不是寶特瓶》與《與海同在》,經過複選與決選兩階段審查,獲評審肯定,分獲特優獎、優等獎、佳作,表現亮眼。
「第二屆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徵選活動以「保護海洋」為主軸,中山大學3獲獎作品為「故事創意與數位繪本」博雅教育課程學生創作成果,課程重視「跨系合作」和「數位資源的整合」,是跨領域學習新趨勢。
授課教師、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兼任助理教授黃郁晴說,「故事創意與數位繪本」課程透過心理測驗遊戲分組,課堂邀請繪本作家分享創作經驗,安排繪圖專業教師及業師解說製作繪本的相關軟體、程式語言和數位資源等,帶領學生掌握動態影像繪本的製作細節,來達到跨域創意、數位創藝的教學和學習成效。學生為了讓數位繪本看起來效果更好,還特別自學特效軟體,正是自主學習「資訊素養」的體現。
特優獎作品《我的媽咪不說話》以鯨魚寶寶視角出發,看見海中的塑膠袋、瓶蓋、吸管等物品,希望啟發兒童環保意義。創作成員中山大學社會系學生楊尊理表示,他和外系夥伴一同討論、發想,從繪製草圖、水彩渲染、掃描、製作特效動畫到配樂,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在過程中發揮所長。音樂系學生劉芝穎製作配樂,感受到團結力量的強大。
《我不是寶特瓶》成員、中山資工系學生余奕叡說,在課程中獲益良多,不僅打破自己對繪本的刻板印象,接觸到不同主題的繪本,也嘗試將自己腦袋裡的故事想法傳達給其他組員,共同創作了獨一無二的繪本。
音樂系學生胡曉蝶說,雖然無法以數位繪本的形式參賽,但是能夠讓原創故事被許多人看到,喚起更多人意識到台灣海洋環境議題,守護海洋生態,是最值得開心的事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